消能减震设计方法最新C-D.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录F 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进行抗 震加固设计的近似设计方法 按抗震鉴定确定的验算要求(指要求采用的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及所需遵循的规范)对既有结构进行计算分析(此时断面及材料强度按既有结构实际情况输入),取得配筋数据(含超筋数据)及层间位移角数据(含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要求的楼层及有害层间位移角数据);同时计算取得结构在实际断面、配筋及材料强度条件下的楼层屈服剪力数据。 按抗震鉴定确定的验算要求(指要求采用的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及所需遵循的规范)对既有结构进行计算分析(此时断面及材料强度按既有结构实际情况输入),取得配筋数据(含超筋数据)及层间位移角数据(含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要求的楼层及有害层间位移角数据);同时计算取得结构在实际断面、配筋及材料强度条件下的楼层屈服剪力数据。 ① 在上述模型中布置阻尼器,形成消能结构模型。阻尼器布置宜遵循如下原则:1)阻尼器优先和较多布置在层间位移角和有害位移角较大的楼层;2)阻尼器宜优先和较多布置在超筋较多的楼层。② 在上述模型中布置阻尼器,形成消能结构模型。阻尼器布置宜遵循如下原则:1)阻尼器优先和较多布置在层间位移角和有害位移角较大的楼层;2)阻尼器宜优先和较多布置在超筋较多的楼层。 对上述消能结构模型输入符合鉴定要求的小震波进行时程分析(此时主体结构可按弹性设定),取得楼层位角和构件配筋数据;查验是否小于既有结构实际配筋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层间位移角;如满足(当既有结构存在着体系和构造缺陷且弥补困难时,可参照抗震鉴定标准乘以体系和局部影响系数以提高构件抗震承载力余地予以弥补的思想,在查验配筋时对其留有余地,即通过提高配筋要求达到缺陷弥补之目的)则可进行下一步验算;否则应返回② 对上述消能结构模型输入符合鉴定要求的小震波进行时程分析(此时主体结构可按弹性设定),取得楼层位角和构件配筋数据;查验是否小于既有结构实际配筋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层间位移角;如满足(当既有结构存在着体系和构造缺陷且弥补困难时,可参照抗震鉴定标准乘以体系和局部影响系数以提高构件抗震承载力余地予以弥补的思想,在查验配筋时对其留有余地,即通过提高配筋要求达到缺陷弥补之目的)则可进行下一步验算;否则应返回②重新布置阻尼器。当可判定个别构件不可能仅通过调整阻尼器而满足要求时,可考虑采用其他加固手段对其进行补充加固,当构件调整可能产生较大的结构刚度改变时,则应返回①,此时,对补充加固构件视为既有构件进入分析。 必要时返回 必要时返回① 不满足返回②, 对既有无控结构模型(即无阻尼器布置的结构模型)按总阻尼比30%输入进行设防烈度下小震分析,取得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角数据。(确有需要时可按总阻尼比35%输入作为对比控制对象)。验算消能模型附加阻尼比是否超过25%。此时可按规范办法计算附加阻尼比,从而确定是否满足;亦可采用对比法近似确定(其方法是:将上述消能模型的楼层剪力和层向位移角与右框内楼层剪力及层向位移角数据进行对比,当本框内计算值均大于右框内数值时,可认为本消能模型的附加阻尼比未超过25%,满足要求;否则可认为该既有结构不宜采用消能减震结构方法进行抗震加固,此时可考虑采用其它抗震加固方法,如常规加固或隔震加固方法等)。对既有结构的抗震加固,实践中常有提高附加阻尼比以期达到构造措施降1度的要求,由此可能导致附加阻尼比突破25%的情况出现,此时可考虑适当予以放宽,但最大不宜超过30%(即总阻尼比不大于35%;采用对比法控制时,可按右框内总阻尼为35%输入的结果进行对比控制)。 对既有无控结构模型(即无阻尼器布置的结构模型)按总阻尼比30%输入进行设防烈度下小震分析,取得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角数据。(确有需要时可按总阻尼比35%输入作为对比控制对象)。 验算消能模型附加阻尼比是否超过25%。此时可按规范办法计算附加阻尼比,从而确定是否满足;亦可采用对比法近似确定(其方法是:将上述消能模型的楼层剪力和层向位移角与右框内楼层剪力及层向位移角数据进行对比,当本框内计算值均大于右框内数值时,可认为本消能模型的附加阻尼比未超过25%,满足要求;否则可认为该既有结构不宜采用消能减震结构方法进行抗震加固,此时可考虑采用其它抗震加固方法,如常规加固或隔震加固方法等)。对既有结构的抗震加固,实践中常有提高附加阻尼比以期达到构造措施降1度的要求,由此可能导致附加阻尼比突破25%的情况出现,此时可考虑适当予以放宽,但最大不宜超过30%(即总阻尼比不大于35%;采用对比法控制时,可按右框内总阻尼为35%输入的结果进行对比控制)。 ④ 对上述带阻尼器模型输入原设计烈度下的大震波,进行大震下的时程分析(此时主体结构构件为弹塑性)和减震效果验证。主要内容为:1)验证减震设计是否满足大震下的层间位移角和有关性能要求(规范值或性

文档评论(0)

ouyan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