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六国论教学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篇一】苏洵六国论教学设计六 国 论   苏 洵   宁夏贺兰一中 王利中   网址   电邮hlyzwlz@   一.教学要点   1.基础知识   实词与 破 起 使 败 兵   虚词始 犹 为   活用形容词/名词作动词   句式被动句/省略句   作家及作品苏洵及三苏   2.理解作者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搞击强暴的观点   3.掌握本文层进式/对比式结构   4.理解本文中借古讽今的语句   5.品味句式多样的特点   二.教学设想   二教时,重点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观点及本文的结构。   第 一 教 时   一.板题.解题.介绍作者及作品   1.解题《六国论》选自《嘉佑集·权书》。原题为《六国》,   六国论即论六国。论,为分析/评论之意。是一作品集是按什么方式取名的?(年号)   2.作者介绍苏洵(1009--1066),字明充,号老泉, 宋朝眉山   人。著名散文家。苏洵家有老人泉,梅尧臣曾为之作诗。苏洵的号由   此而来。二十七岁时发愤读书,多次应试未中,于是更加奋   发攻读,精通了六经百家的学说,撰文神速。翰林学士欧阳修很喜欢   他的文章,并把他的作品呈给宋仁宗,自此,他的文章风行一时,许   多学者竞相传诵和仿效。后人将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列唐宋八大家中。   .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生读课文,正音正字   2.分析各段主要内容。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__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第二段以“割城”为例,论证“赂秦之弊”;   第三段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史实,论证赂秦之弊;   第四段向“为国者”提出不要“为积威之所劫”;   第五段点出作者撰写此文的主旨,讽谏宋王朝要改变妥协政策,   急起抗战。   3.请生试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语调。   三.学习第一段   1.读本段,熟悉课课文内容。   2.翻译、疏通本段。   3.掌握以下文言知识   ⑴.句式   (此)破灭之道也。--判断句。省主句。   不赂(秦)者以赂(秦)者丧。省宾句。   ⑵.活用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形用如名词。   4.讨论   ⑴.本段提出的论点是什么?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⑵.提出这一论点的论据是什么?   ①.赂秦力亏;②.不赂者以赂者丧--失强援,不能独完。   四.学习第二段   1.请生读此部,基本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本段论述什么问题?   分论点一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3.疏通文意,注意以下文言知识。   .   ⑵.活用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攻,动用名,攻战的方   法;小、大,形作名,大的、小的   其实亦百倍—实,形作名,实际的情况。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颠覆,动用如名,灭亡。   ⑶虚词   秦以攻取之外—助,以   较秦之所得—僵,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译   以有尺寸之地—助,的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代秦,后代赂秦的各国   此言得之—代上面所说的道理   五.学习第三段   重点掌握以下文言知识   ⑴活用   义不赂秦--义,名词作状语,按照道义.   李牧连却之--却,使动,使退却.   惜用武而不终也--终,名作动,坚持到最后.   ⑵句式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至丹以(使)荆卿(刺秦王)为计--省略句   六.学习第四五段   重点掌握以下知识   ⑴活用   礼天下之士--礼,名词作动词,有礼地对待;   并力西向--向,动词,往......去   以天下之大--大,形作名,大地方,大国;   .   七.本文的结构特点   全文分三部分,采用的是总分总式结构.   先提出中心论--分         述--结   论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①赂秦力亏,破灭之道;    封 礼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失强援,不能独完   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   ①秦攻取所得与战胜所得之比--数量对比,说明非兵不利战不善;   ②先祖父得地之难和后人拱手奉地之易--赂秦   ③地有限而欲无厌--说明不战而胜负已判的道理   ④引用苏代的话说明弊在赂秦的道理   第三段分析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分别说明齐燕赵灭亡情况   齐--'与赢而不助五国`;   燕--'以荆卿为计`;   赵--'牧以谗诛`;   这三种情况又都与'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有关,同样可以论证论点.   第四段议论兼抒情,承上启下,假设六国不赂的后果,又以'为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引出第五段.   第五段先将六国与秦/宋与西夏及辽的情况作对比,然后点出作   者撰写此文的主旨.   八.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各题.   【篇二】苏洵六国论教学设计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文档评论(0)

备考辅导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提供医师从业资格考试备考咨询、备考规划、考前辅导。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