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篇一】苏洵六国论教学设计六 国 论
苏 洵
宁夏贺兰一中 王利中
网址
电邮hlyzwlz@
一.教学要点
1.基础知识
实词与 破 起 使 败 兵
虚词始 犹 为
活用形容词/名词作动词
句式被动句/省略句
作家及作品苏洵及三苏
2.理解作者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搞击强暴的观点
3.掌握本文层进式/对比式结构
4.理解本文中借古讽今的语句
5.品味句式多样的特点
二.教学设想
二教时,重点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观点及本文的结构。
第 一 教 时
一.板题.解题.介绍作者及作品
1.解题《六国论》选自《嘉佑集·权书》。原题为《六国》,
六国论即论六国。论,为分析/评论之意。是一作品集是按什么方式取名的?(年号)
2.作者介绍苏洵(1009--1066),字明充,号老泉, 宋朝眉山
人。著名散文家。苏洵家有老人泉,梅尧臣曾为之作诗。苏洵的号由
此而来。二十七岁时发愤读书,多次应试未中,于是更加奋
发攻读,精通了六经百家的学说,撰文神速。翰林学士欧阳修很喜欢
他的文章,并把他的作品呈给宋仁宗,自此,他的文章风行一时,许
多学者竞相传诵和仿效。后人将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列唐宋八大家中。
.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生读课文,正音正字
2.分析各段主要内容。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__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第二段以“割城”为例,论证“赂秦之弊”;
第三段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史实,论证赂秦之弊;
第四段向“为国者”提出不要“为积威之所劫”;
第五段点出作者撰写此文的主旨,讽谏宋王朝要改变妥协政策,
急起抗战。
3.请生试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语调。
三.学习第一段
1.读本段,熟悉课课文内容。
2.翻译、疏通本段。
3.掌握以下文言知识
⑴.句式
(此)破灭之道也。--判断句。省主句。
不赂(秦)者以赂(秦)者丧。省宾句。
⑵.活用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形用如名词。
4.讨论
⑴.本段提出的论点是什么?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⑵.提出这一论点的论据是什么?
①.赂秦力亏;②.不赂者以赂者丧--失强援,不能独完。
四.学习第二段
1.请生读此部,基本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本段论述什么问题?
分论点一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3.疏通文意,注意以下文言知识。
.
⑵.活用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攻,动用名,攻战的方
法;小、大,形作名,大的、小的
其实亦百倍—实,形作名,实际的情况。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颠覆,动用如名,灭亡。
⑶虚词
秦以攻取之外—助,以
较秦之所得—僵,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译
以有尺寸之地—助,的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代秦,后代赂秦的各国
此言得之—代上面所说的道理
五.学习第三段
重点掌握以下文言知识
⑴活用
义不赂秦--义,名词作状语,按照道义.
李牧连却之--却,使动,使退却.
惜用武而不终也--终,名作动,坚持到最后.
⑵句式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至丹以(使)荆卿(刺秦王)为计--省略句
六.学习第四五段
重点掌握以下知识
⑴活用
礼天下之士--礼,名词作动词,有礼地对待;
并力西向--向,动词,往......去
以天下之大--大,形作名,大地方,大国;
.
七.本文的结构特点
全文分三部分,采用的是总分总式结构.
先提出中心论--分 述--结 论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①赂秦力亏,破灭之道; 封 礼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失强援,不能独完
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
①秦攻取所得与战胜所得之比--数量对比,说明非兵不利战不善;
②先祖父得地之难和后人拱手奉地之易--赂秦
③地有限而欲无厌--说明不战而胜负已判的道理
④引用苏代的话说明弊在赂秦的道理
第三段分析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分别说明齐燕赵灭亡情况
齐--'与赢而不助五国`; 燕--'以荆卿为计`;
赵--'牧以谗诛`;
这三种情况又都与'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有关,同样可以论证论点.
第四段议论兼抒情,承上启下,假设六国不赂的后果,又以'为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引出第五段.
第五段先将六国与秦/宋与西夏及辽的情况作对比,然后点出作
者撰写此文的主旨.
八.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各题.
【篇二】苏洵六国论教学设计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 2025--2026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pptx VIP
- HYT 130-2010海洋高技术产业分类.pdf
- 人工智能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案例.pptx VIP
- 顺层边坡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
- 《建筑结构体系》PPT课件(共8单元)第五章薄壁空间结构.ppt VIP
- 现代医院节能技术.ppt VIP
- 2025黑龙江双鸭山市饶河县竞聘农场社区工作者8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大学生就业指导:面试形式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5年湖南省自然资源工程专业职称考试(国土空间规划-专业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docx VIP
- 《JB-TBZL-FC726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操作说明书》-西门子.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