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案2.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伯牙绝弦教案 【设计理念】找准读写主题,提升语用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读写教学要求,结合单元“想象”的读写主题,以想象为主线,通过对文言文的“诵”、“悟”体会写法并指导学生练笔,提升学生语用能力,一课一得。 【读写主题】想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想象、说话和习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听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引导学生体会透过音乐想象的无穷魅力。 【教材分析】《伯牙绝弦》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这一主题下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话,77个字。这篇课文语言精粹,简洁流畅,适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文意蕴,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审美乐趣。 知音相逢,千载其一,伯牙绝弦,荡气回肠。古人与学生虽相隔遥远,但文字中所传递出的真挚情感却跨越时空,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值得我们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读中想象。 峨峨群山,仁者之乐,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为流传不衰的文化经典,“高山流水觅知音”所传递出的,不仅是挚友间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与学生一起,透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洁的情怀;通过想象,感受文化经典在历史长河中的恒久魅力。 【学情分析?】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从文字上看,又是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属于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等课文,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因此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就需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对话、想象中,含英咀华,披文入情,提升语感,感受意蕴。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法??朗读指导法?导读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媒体】 课件、展台、练笔纸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古博今,初探想象 师:同学们,古代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写道:思旧顾以想象兮,可见从古到今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善于想象,(板书:想象)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关于想象的诗句,谁来汇报?(预设:(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跨越时间的想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新奇的想象;(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委婉含蓄的想像;(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大气磅礴的想象;( 李白)《 夜宿山寺》“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又是一种有意境的想象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展开孩子想象的翅膀,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想象和写想象铺好路。] 二、诵出韵味,铺垫想象 (一)师讲典故,齐读课题,释绝弦。 师:同学们,春秋战国时期有个著名的琴师叫????他喜得知音叫???????后人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曲《高山流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读题:《伯牙绝弦》。 师:?“伯牙绝弦”怎么解? 生1:就是伯牙从此不弹琴了。 师:好一个从此不弹琴。“绝”怎么解? 生1:“绝”是断绝的意思。 师:“绝”是断绝。“伯牙绝弦”就是伯牙断绝了琴弦。刚才这位同学没有直接说“伯牙断绝了琴弦”,他解释得真好!为什么呢?他不是机械地按照下面的注释把它翻译过来,而是用了我们能够理解的经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看来,他是真正读懂了这个题目的意思,他真会读书。我们学文言文就要这样,要学会变通。文章的题目是《伯牙绝弦》,课文还有哪个地方也提到了“伯牙绝弦”? 生2:在文章中,“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里也提到了“伯牙绝弦”。 师:说得真好,文中最后一句也提到了“伯牙绝弦”,这个绝弦仅仅是把琴弦弄断,不再弹琴吗?它意味着什么?是在向世人宣告什么? 生:他是在向世人宣告他从此再也不弹琴了。 师:他永远地告别了弹琴,他彻底地放弃了弹琴。我相信,如果我们多读几遍课文的话,我们就会对绝弦乃至于这篇文章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将课前交流的环节快速过渡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06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