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民族传艺 为文化存根 为大师立传 为百工留名
装裱修复技艺
装裱修复技艺概况
一、概念
装裱,古代称裱背,亦称装潢、装池、装背。明代 方以智《通雅·器用》载:“‘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平时我们俗称“裱画”。
装裱大致有两种:其一,中国书画的材料早期一般是帛和绢 ,后来较多地用宣纸 ,它们的质地纤薄柔软 ,不能坚挺 ,容易破损 ,特别是宣纸 ,成为书画作品后往往皱折不平 。为了便于观赏收藏 ,必须加厚加固,古人开始在书画心背面托裱数层麻纸布帛等材料 ,称之为“裱褙”。为了使裱件华美雅致 ,渐渐在画心四周镶上绫 、绢等丝织品作为外缘装饰 。(摘自《书画装裱技艺辑释》p1(杜秉庄、杜子熊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样式有轴、镜片、横披、手卷、册页等。其二为“重裱古画”,需要将原来装裱的托纸揭掉重新裱过,称为“揭裱”,一般会附带修复,其技术难度较高。古旧书画重新装裱,须揭去破残污损的旧装,故又称“装褫”。 书画经过装裱 ,神采焕发 ,跃然生动 ,有锦上添花之效 ,悬挂于精居雅室 、水阁迥廊 ,布置于宾馆商场 、寺观厅堂 ,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古旧书画年久破损的,经过揭洗修补 、全色接笔,能恢复青春 ,延年益寿 ,有助于保护文物 ,使名人真迹世代相传,供后人借鉴和欣赏。古人云 :“ 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摘自《书画装裱技艺辑释》p1(杜秉庄、杜子熊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二、历史源流(摘自《书画装裱技艺辑释》p1-4(杜秉庄、杜子熊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我国书画艺术从战国帛画缯书、两汉大帛画轴,到唐宋元明清的绢纸书画 ,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其间许多书画艺术的珍品保存至令仍完美无损 ,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古代装潢技艺的作用是何等重要,水平是何等高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裱背和装饰书画的技艺经过不断的探索、演变和发展 ,形成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优良传统。这是我国丰富的艺术遗产、工艺遗产极其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亟待我们加以整理、继承和发展 。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 》中说 :“自晋代以前装背不佳 。”可见在晋代以前,装褙技艺尚不成熟。到了南朝的宋齐梁陈,由于君王大都喜爱书画,对宫廷宝藏的书画往往指定专人负责装护鉴识,装裱技艺颇受重视。据史料记载 ,宋武帝时徐爰、明帝时虞龢、巢尚之、徐希秀、孙奉伯能把书画装背得十分美妙;梁武帝时又有朱异、徐僧权、唐怀充、姚怀珍、沈炽文等装背能手。南朝宋的宣城太守、《后汉书》作者、著名史学家范晔,是我国装裱史上早期的装裱名家。可惜那时书画装潢的用料、格调、色彩等 ,我们已很难知道了,一则因为年代久远, 二则又与梁元帝制造的一场书画浩劫有关。梁元帝即南朝梁皇帝萧绎,字世诚 ,萧 衍第七子 ,公元552-554年在位。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辩、陈霸先灭景 ,即位于江陵。他“雅有才艺 ,自善丹青”,竭尽全力收罗书画名迹充实内府。承圣三年(554),萧詧和西魏军攻破江陵,他仍讲《老子》于龙光殿,百官戎服以听,及城陷,他竟将所聚名画法书及典籍二十四万卷 ,“遣后阁舍人高善宝焚之”,当大火烧得烟焰张天的时候 ,他失声长叹 :“萧世诚遂至于此 ?儒雅之道 ,今夜穷矣 !” 并发疯似地“欲投火俱焚”,后来由于宫娥妃嫔牵住他的衣裳 ,才没有自焚成功 ,终为魏人所杀。 幸有于谨等人于煨烬之中,抢出书画四千余轴。后来隋炀帝“东幸扬州”,由于“中道船覆”,又“大半沦弃”。真令人痛心!这给书画史、装裱史的研究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到了唐朝 ,唐太宗大力搜集王羲之的书法和历代名画,指定王行直装褫 ,褚遂良、王知敬监领其事。据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记载 ,唐大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曾亲自动手 ,为流传下来的晋代顾恺之所画的《清夜游西园图》作装褙 ,足见唐代对裱画的重视。其时 ,日本国奈良朝使臣来我国学习装潢技术 ,唐太宗亲命典仪张彦远面授技艺 ,从此我国的装潢技艺流传日本 ,在异国生根、开花、结果。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卷三《论装背裱轴》一章 ,总结了他从事装裱的经验和体会 ,在我国装裱理论史上占有开创性的地位 ,其中许多论述千余年以来熠熠生辉 ,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极其宝贵。据《名画猎精录》记述 :贞观、开元中,内府图书皆用“白檀香为身 ,紫檀香为首 ,紫罗褫织成带 ,以为官画之标式。 ”足见唐代宫廷的书画装裱已具规范 ,用料比较讲究 ,装裱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
五代时装潢技艺进一步发展。据《图画见闻志》卷五记载 ,后梁(907— 923)千牛卫将军刘彦齐“本借贵人家图画 ,臧赂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