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第一节 绪论 重点.docxVIP

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第一节 绪论 重点.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   1.浸渍法   特点:适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及含淀粉、黏液质、果胶较多的中药。   缺点:时间长,效率低,易发霉,体积大。   2.渗漉法   特点:提取效率高,不加热,不破坏成分。   3.煎煮法   必须以水为溶剂。   缺点:对含挥发性和加热易破坏成分不适用。   4.回流提取法   优点:效率较高   缺点:不适用遇热易破坏成分,溶剂消耗大。      5.连续回流提取法   索氏提取器   优点:提取效率高,节省溶剂,操作简单。   缺点:不适用遇热破坏成分。      6.水蒸气蒸馏法   适于具有挥发性的有效成分提取。   7.升华法   具有升华性的成分。   如樟树中的樟脑、茶叶中的咖啡因。   8.超声提取法   利用超声波产生强烈的空化效应和搅拌作用。   9.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   最常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物质。   优点   3.低温下提取,对“热敏性”成分尤其适用。   缺点   对极性大化合物提取效果较差,设备造价高。 (二)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1)结晶及重结晶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差异。   ①结晶的条件   结晶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溶剂。   ③溶剂的选择   b.高温对结晶物质溶解度大,低温溶解度小。   c.对杂质的溶解度或者很大(待重结晶物质析出时,杂质仍留在母液中)或者很小(待重结晶物质溶解在溶剂里,过滤除去杂质)。   ⑤化合物纯度的判定方法   a.结晶形态与色泽:结晶均匀、一致。   b.熔点与熔距:熔点明确、熔距敏锐(1~2℃)   c.色谱法:三种以上展开剂展开,呈单一斑点。   d.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   (2)利用两种以上不同溶剂极性差异分离   ①水提醇沉法:多糖、蛋白质等沉淀   ②醇提水沉法:树脂、叶绿素等亲脂性成分。   (3)利用酸碱性进行分离   ①酸提取碱沉淀:生物碱提取分离。   ②碱提取酸沉淀:酚、酸类成分的提取分离。 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1)液-液萃取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K不同而达到分离。      (5)液-液分配柱色谱   正相分配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固定相氰基(-CN)与氨基(-NH)   反相分配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固定相石蜡油、RP-2、RP-8及RP-18   3.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1)物理吸附   无选择性,过程可逆,应用最广。   ①硅胶、氧化铝——极性吸附剂   ②活性炭——非极性吸附剂   (2)极性及其强弱判断   极性表示分子中电荷不对称程度,与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有关。   (4)吸附柱色谱用于物质分离的注意事项   ②尽可能选用极性小的溶剂装柱和溶解样品;   ④酸性物质用硅胶,碱性物质用氧化铝;   ⑤TLC组分Rf达到0.2~0.3时溶剂可用于柱色谱。   (5)聚酰胺柱层析   吸附原理:   聚酰胺不溶于水及常用有机溶剂,对碱稳定,对酸(尤其无机酸)稳定性较差。   原理为“氢键吸附”。   吸附规律:   A.酚羟基数目:酚羟基数目越多吸附力越强      B.酚羟基位置:酚羟基所处的位置易于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吸附力减弱。      C.分子芳香化程度越高,共轭双键越多,吸附力越强。      D.洗脱溶剂的影响:   水<甲醇<丙酮<稀氢氧化钠<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   聚酰胺对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是可逆的(鞣质例外),故特别适合于该类化合物的制备分离和脱鞣处理。   (6)大孔吸附树脂法               吸附原理:   通过物理吸附(范德华力、氢键吸附)和分子筛性能。 4.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   (1)凝胶色谱法   凝胶色谱利用分子筛原理分离物质,小分子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大分子化合物被排阻在外部难以进入,因此大分子物质首先被洗出。      5.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分离   原理: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不同而分离。   离子交换树脂外观为球形颗粒,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胀。         6.根据物质沸点进行分离   利用混合组分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 四、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方法   (一)化合物的纯度测定   (二)结构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1.分子式确定   (3)高分辨率质谱法(HR-MS)   2.质谱(MS)   测定有机分子的分子量、求算分子式、推断结构信息。   3.红外光谱(IR)   4000~1500cm-1的区域为特征频率区,许多特征官能团,

文档评论(0)

134547gg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