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区qut跨江发展qut.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六合区“跨江发展”,加快六合现代化新市区建设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交通枢纽奠定南京市门户地位 全区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具有“承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成为南京市辐射苏北皖北的交通门户和辐射都市圈的桥头堡。境内有宁连高速、宁通高速、宁淮高速、宁蚌高速、沿江高等级公路等;宁启铁路设有客货站,南化、扬子等三条铁路专用线;区内长江岸线总长约40km,可供建万吨级深水码头两处,现有综合性扬子港区,建设中的西坝港区,滁河贯穿东西,四季通航,为五级航道;国家级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天然气项目东西横穿我区35km,并设有2个分输站;规划4E级的六合机场处于我区的北部。 (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我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总体经济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区工业产值1000.5亿元,占南京市的23%,其中:全区(含在地统计企业)实现产值278亿元,化工园(含扬子、扬巴公司)实现产值509.3亿元;全区工业板块入库税收58亿元,其中地方工业11.48亿元,化工园0.6亿元,驻区大企业49.94亿元。我区在全国三千多个县和县级市中,综合实力名列第73名,在全省排名为第20名。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我区各产业不断发展并且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1994年的“二、一、三”(30.03:47.29:22.68)转变为2005年的“二、三、一”(11.83:53.69:34.48)。特别自县区合并以来,一产比重明显下降,二产(主要是重化工业)得到明显的拓展,比重稳步增长,三产服务业也相应增强。 1、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主导产业规模显现 美国ITT、普莱克斯,德国巴斯夫、荷兰蒂斯曼、英国富士科、日本京滨等一批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相继在区内投资落户,扬子石化公司、南化(集团)公司、南京钢铁(集团)、南京热电厂等特大型企业产业链不断延伸,现已形成石化、机电、纺织、建材、食品、服装玩具六大支柱产业;按产业门类划分统计,基础化工实现产值613.6亿元,占六合板块工业总量的61.3%;钢铁实现产值224亿元,占六合板块的22.4%;精细化工实现产值23.6亿元,占六合板块的2.4%;热电实现产值17.9亿元,占六合板块的1.8%;机电实现产值39.3亿元,占六合板块的3.9%;纺织服装实现产值29.9亿元,占六合板块的3%。 2、服务业稳步增长,新型业态发展条件良好 作为全市辐射皖北、苏北区域性商贸集散中心,在顺应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的趋势中,正抓住水、陆、空等大交通格局形成的机遇,围绕建设南京江北商贸、物流和旅游休闲“三大中心”, 推动服务业超常规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和扩大就业的比重。2005年,服务业增加值51.05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9亿元,年均增长16.3%。 全区正着力推进江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沪江商贸城、南京国际化工商贸城等专业大市场建设,形成以商贸中心区、市场群、特色街为支撑的新的发展格局;依托长江港口、宁启铁路等临港、临路优越条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发挥地区山水资源丰富和特色美食众多的优势加快旅游业发展。 (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体系结构逐步优化 1、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动力 城市化动力主要来源于地区工业化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沿江开发区是南京工业的集聚地和工业发展的龙头,对迅速提高全区城市化水平起到重要作用。2002年六合区县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化水平由33.67% 猛增到2003年的46.53%,主要由于合并的原大厂区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2005年,全区城市化水平为48.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99%)。 全区已形成江北大道、长江沿线、金江公路为主线“一横二纵”的带状产业布局总体框架,以“三带六园”为核心载体,其它工业集中区为补充的工业布局体系。 “三带六园”通过有效整合空间资源,按照产业相对集中、层次分明、相互支撑的原则,提高规模经济效应,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2、中心城区从低首位走向高首位 2002年行政区划调整前,六合县城市人口只有13.3万人,首位度较低;行政区划调整后,2005年以雄州和大厂为主体的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9.3万人,城市首位度较高。随着中心城区人口的进一步集聚,中心城区将继续从低首位走向高首位。 3、城镇空间结构呈“南部密集、北部分散的中心放射状” 全区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以六竹公路、宁淮公路、金江公路等交通干线道路为纽带,以周边小城镇为节点呈南部密集、北部分散的中心放射状的空间结构。北部地区城镇主要包括竹镇、八百桥、马集、冶山、程桥等小城镇,多为低丘地貌,土壤肥沃,农业耕作历史悠久,是我区重要的商品粮、棉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