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精神病药受体药理学及疗效区别.ppt

新型抗精神病药受体药理学及疗效区别.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抗精神病药的受体药理学 及疗效区别 多巴胺通路 基底节 伏隔核 下丘脑 D2受体持抗 中脑边缘系 阳性症状 c中脑-皮层 黑质-纹状体 EPS °结节-漏斗 催乳素 J Clin Psych 1998(16)(monograph) 多巴胺神经元的解定位 定位DA神经束起源DA神经束支配病理生理功能 A16 嗅球 嗅觉 A12-14下丘脑 内侧隆起 通过释放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弓状核 结节漏斗束 刺激催乳素的释放 室旁核 通过门循环传导 A10室被盖区 伏隔核 抗精神病作用 (或Tsai区) 通过中脑肢体皮质/ 黑质 尾状核 锥体外系症状 通过黑质纹状体 A4化学受体调控区呕吐中枢 抑制呕吐 脊髓 解释非型抗精神病药物 非做型”的假说 T2/D2比率假说 (Meltzer HY et al. 1989) ◆D/D2比率假说 Seeman et al 1994; Seeman et al., 1997) ◆D2快速解离假说 (Kapur and Seeman, 200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