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危机作品评析二教学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相关食品安全评论分析 刘畅:关于食品安全报道的 “放大效应” 中国青年报2011年05月08日 关于三聚氰胺的记忆尚未散去,瘦肉精、染色馒头引发的事件接踵而来。日前,国家食品安全部门负责人有感于食品安全问题报道的“放大效应”,强调对圣元奶粉、皮革奶、牛肉膏等报道经核查“属夸大或不实”,因此呼吁群众不要“信以为真、焦虑担忧”,更不要产生“还有什么敢吃的”的想法 我们并不怀疑这位负责人的总体判断,那就是“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总体上是有保障的”。当媒体中质疑的瘦肉精、染色馒头等报道获得证实,我们何尝不为丑闻获得揭露而庆幸。当相关记者因为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而获得社会赞扬时,我们何尝不为媒体推动社会进步的努力而击节叫好。新闻界有个影响至深的名言,那就是“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可以说,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正是媒体履行这种“瞭望、警告”职责的具体表现。   当然,我们也无法否认,对于某个食品的揭露性报道,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公众对于这一食品的信任恐慌,由此带来不敢购买、不敢食用的普遍社会心理。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都给当事企业带来了巨额经济损失和商业品牌危机。但是,我们也相信,正是通过这样的危机事件,督促行政、司法等社会监管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找出滋生丑闻、爆发危机的真正原因和社会土壤,并持续不懈地加以根除。惟此,才能使公众生存环境的安全感获得真正提升。 然而,我们又常常碰到“草木皆兵”传说的现实版本。各种消息、传言也会被一些媒体不经核实或者不太严谨地加以放大。公众并不是专业传媒工作者,不会有较高的传媒素养和专业知识对消息真伪加以区分,而监管部门调查又需要一定时间,有时往往由于过程不透明、结论草率而得不到社会信任。   李毅中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时,面对基层官员向他抱怨“个别媒体夸大其辞”和“不实报道”,李毅中说:“媒体不是中纪委,媒体不是审计署,媒体不是调查组。接受监督要主动,要看到社会是透明的。”   匆匆数载,李毅中不管安全工作有年,但其面对媒体批评的宽容态度让人记忆犹新。当食品安全报道被指责“夸大其辞”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批评者的观点:“食品安全事件虽时有发生,但与庞大的食品及生产经营者规模相比,所占比例很小。”这种说法的悖论是,在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哪一个刚刚发现和突然暴露出的问题不是“所占比例很小”呢?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一旦遭遇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伤害可能是“百分之百”的。 当然,我们也希望每一次食品安全揭露报道都能准确命中、直捣黄龙,我们也希望每一次警告和提示都能及时有效。但如果不能以宽容态度对待问题报道,就会变相剥夺批评的权利。质疑,不可能百分之百都是正确的。只有当疑云消散、真相浮出,我们才会明白质疑的独特价值和贡献。在“假薯粉”、“毒奶粉”等事件上,到底是监管部门先行查办,还是媒体披露在先,这样的争论意义不大,让问题警示社会、让不法者得到严惩更为重要。   如同社会在完成现代化转型一样,媒体也需要趋向专业和提升自身能力。通过严谨的职业规范和追求理性、客观、公正的职业伦理,实现服务社会、影响社会的传媒职能。具体到食品安全报道中,就是坚持平衡原则,采取多方信源,让公众判断其真伪和可信度,不能编造和滥用匿名消息源,对消息的核实、求证程度要进行必要说明。在无法准确判断其危害和影响范围时,要格外谨慎和小心。 简析 刘畅是当代的名记者,本篇新闻评论他主要就相关食品安全部门发表的目前国内食品安全情况严重是因为媒体的“放大效应”这一言论而发表见解。语气委婉,但是句句击中要害,表达媒体应该在宽容的政策下说出实情,表示这正是媒体履行“瞭望、警告”职责的具体表现。见解独到,内容全面 我觉得他的这篇评论主要是为媒体正言,也表达了他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但是相对而言,他的评论是比较“泛”的,对于食品安全的看法不是由具体的某一个新闻事件而发,而是通过为媒体正言的方式下,突显出食品安全情况值得重视,应该重视,不容忽视。 中国官员批驳海外媒体炒作中国食品安全威胁  5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右一)在接受记者采访。 当日,针对所谓中国出口“有毒牙膏”的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出口到巴拿马含有 “二甘醇”的牙膏符合安全限量要求,质量安全是有保证的。他希望巴拿马及有关国家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正确对待中国产品,妥善处理这一事件。 新华社记者 何俊昌 摄 新华网北京 7月18日电(记者吴琼 程云杰)   中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18日晚指出,

文档评论(0)

138****7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