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外小学——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docVIP

东门外小学——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门外小学——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 ———————————————————————————————— 作者: ———————————————————————————————— 日期: ?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 1.?让学生入境,拉近学生和内容之间的距离 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很短,要在课的伊始或课中某个阶段后使学生快速聚焦到教学内容中来,创设情境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如:平凡的话换个说法,带点情感色彩,学生多了点情感参与,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2.?学生想要成功完成“它” 学生喜欢挑战性的任务,渴望成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只有渴望成功的人才能成功。我们每位老师都希望并帮助学生渴望成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自己渴望成功,并体验自己或自己小组、自己同学的成功。 3.?学生需要“它” 学生愿意学习有用的知识,重要的知识。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是有用的,是需要学习的。 4.?生活中有“它” --- 生活原型 很多数学知识的教学,接着生活原型进行教学,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对接,会让数学变得更简单。 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对接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对接,由情境承载学生对问题的研究,会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 1 )生活中有这种现象,从学生熟悉之处进入。学生有很多生活经验,学习数学时可以调动出他们的经验,使得数学更熟悉、更简单。如《平移和旋转》教学中,教师问学生,游乐园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想看吗?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 2 )在开放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完表内乘除法后,教师设计了“小小文具店”这一活动:展示一个文具店的情境,有各种文具,每种文具都有单价及序号、名称。一开始,让学生自由选购,并算出自己买的文具要用多少钱。接着,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给你 50 元,请选购一套文具。”学生在这个情境之下,自然地去思考关于乘除法解决的问题。 ( 3 )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例如,《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说天天裁缝店接到订货单,要做 100 条红领巾,需要准备多少布料呢?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将这个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找到数学模型,也就是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 4 )运用模拟操作或角色扮演的策略入情入境解决问题。如,在《相遇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容易理解相遇过程中时间、速度和路程的关系,通过直观的模拟操作,复杂的问题可以变得很容易理解。 ( 5 )生活中的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如《小数加减法》教学中,很多教师创设购物的情境,借助元、角、分的模型和小数加减法对接,学生更容易理解计数单位相同的要对齐,这时也就是几元和几元相加减,几角和几角相加减。 生活中的问题不一定是学生熟悉的,至少不是所有学生都熟悉的。例如地铁换乘的问题,有换乘经验的学生则更容易理解相关问题,未经历过换乘,甚至从没做过地铁或公交车的学生则较难理解相关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经验。并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加强对问题的理解。 学习创设数学情境的方法二 ( 1 )借着情境后退。华罗庚先生曾说 :学习数学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一般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诀窍。 如《认识几时几分》一课中,用数学情境带着学生后退。为了让学生体会时间与度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出示小尺子。问学生:认识这个吗?干什么用的?能量时间吗?之后出示课件,将尺子围成一圈。问学生:现在能量时间吗? 让学生体会钟表也是度量工具,初步感受度量的作用。 ( 2 )借着情境挖掘本质。有的数学内容,直接通过数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自主探索,体会本质。 在吴正宪老师的《循环小数》一课中,吴老师创设数学情境,让男、女生分组计算比赛。男生组题目:(1) 21.305 ÷ 5= __(2) 70.7÷33= __ ;女生组题目:(1) 21.45 ÷ 15= __ (2) 10÷3= __ 。循环小数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循环,通过数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会自觉发现循环现象。情境直指本质,且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 3 )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思考新问题。 在于萍老师《小数加减法》一课中,借助长度单位来教学小数加减法,在课的伊始创设情境,老师说:于老师手中有一把软尺,你能用小数表示它的长度吗?如果软尺不小心折了一截,剩下的部分有多长? 米尺断了,从标着的刻度怎样知道剩下的一段尺子有多长?学生想到通过两数相减而得到。在加加减减的过程中,学生借助数学学习经验理解算理。 创设引人入胜的虚拟情境 ( 1 )故事情境设疑问,引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许多故事情境中蕴含着深奥

文档评论(0)

180****7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