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物理因素知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气象条件 噪声 振动 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 一、高温 物理因素 一般都多为自然存在 预防措施 将其控制在 “正常范围” “适宜范围” 不是设法消除、替代或 是一概而论地降低其水平 (一)高温作业 定义: (1 ▲ 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2)高温车间:一般也将热源散热量大于23w/m3的车间称为高温车间。 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 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累积前十年中每一年气温最高的一个月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其气温均值为 ~ 。 各地区此温度不同 , 有表可查。大连地区为27℃ (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1.机体生理功能调节 (1)体温调节:在中枢神经(下丘脑)调节下,散热↑ ,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 液流向体表,使皮肤温度上升,汗腺分泌↑ , 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中心体温(通常用直肠温度表示)38℃是高温作业工人生理应激体温的上限值 蓄热过量----超出体温调节能力----发生中暑 (2)水盐代谢:机体重要散热途径之一。大量出汗---水盐大量丢失,导致水和电 解质紊乱,甚至引起热痉挛 (3)循环系统:大量出汗使血液浓缩,血粘稠度加大,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皮肤血 管扩张,血压降低,心跳加快, 心输出量加大,使心肌负荷加重 (4)消化系统: 高温作业时,消化酶活性降低,胃肠道蠕动功能下降, 机体消化功能降低 (5)神经系统:运动区出现抑制,肌肉活动减弱而减少产热 (6)泌尿系统:汗腺排出↑,尿液浓缩,肾负荷的加重,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 管型,甚至可发生肾功能不全 2.热适应 1.热适应是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 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 2.一般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数周时间,机 体可产生热适应, 3.与未热适应者相比较:热适应者汗量 增加,汗液中无机盐含量却减少, 体温和心率较低。 (四)中暑 1.定义: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 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 (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 疾病。 2.致病因素: (1)主要致病因素: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大、 风速小、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 (2)诱因:疲劳、睡眠不足、体弱、肥胖、尚 未热适应(易诱发中暑)。 3.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按发病机制中暑可分为▲三种类型:热射病(包括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临床上往往难于区分,我国职业病统称它为中暑。 (1)热射病:体温极度升高,损伤机体尤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所致。临床特点: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开始大量出汗,以后则“无汗”而呈“干热”,并伴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热痉挛: ●多发生在干热型、湿热型高温作业 ●人体大量出汗造成钠.氯.钾等严重丢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 乱,引起神经肌肉产生自发性冲动,出现肌痉挛 ●临床特点 ◆肌肉痉挛伴收缩痛,以腓肠肌为多见 ◆患者意识清楚, ◆体温多正常。 (3)热衰竭: ●多发生在高气温、强热辐射的生产环境 ●发病机制不明.多认为是因皮肤血流增加,而导致脑部暂时血供减少 ●临床特点 ◆ 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 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出现皮肤湿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