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颈段硬膜外腔侧隐窝穿刺 置管进路的研究和应用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 山东省立医院 250021 傅志俭 颈椎病 硬膜外腔注药 有效 颈肩上肢痛 传统进路 经棘突间穿刺 → 硬膜囊后间隙 病变椎间盘 硬膜囊前间隙 神经根炎 侧隐窝 扩散作用 增加药量 侧隐窝进路 小关节内缘穿刺置管 → 硬膜囊 前间隙或 / 和侧隐窝 方 法 (1) 一、侧隐窝穿刺进路的确定 根据尸体解剖标本、 CT 及 MR 测量: 颈椎管横径较小 为 23~25mm 硬膜囊横径较大 为 17~20mm 因此欲行侧隐窝穿刺,若穿刺针穿越 侧隐窝,则有可能伤及硬膜囊或神经根袖 方 法 (2) 这种解剖特点决定较安全的方法 是将穿刺针穿透侧隐窝的后壁(黄韧 带),经针内置管法将导管置入侧隐 窝并达侧隐窝前壁或硬膜囊前间隙 (椎间盘突出处)。 颈椎椎板向外直接延续转变成上 下关节突,无 椎板外切迹 ,关节面呈 前上后下位, 关节间隙 窄,故行侧隐 窝穿刺只有 小关节内缘 一条进路。 方 法 (3) 二、 进路的设计及穿刺方法 1 、小关节内缘间距的测量 X 线片显示 CT 、 MR 关节柱内缘 钩状突外缘 小关节内缘间距 测量结果为 23~25mm (C 5-7 水平 ) 平均 24mm 方 法 (4) 2 、确定进针点 选择病变间隙的下 1~2 个 间隙为穿刺间隙,构成该穿刺间隙的下 位棘突为穿刺水平。旁开距离为测得的 该小关节内缘间距除以 2 ,再减去 2mm 。 如 : C5-6 间盘左后突出 穿刺间隙 选 C6-7 或 C7-T1 间隙 测量 C6-7 小关节内缘间距为 24mm 进针点 C7 棘突向左旁开 10mm ( 24 ÷ 2 - 2 ) 方 法 (5) 3 、穿刺置管方法 16G 硬膜外穿刺针 经进针点垂直进针达 C7 左侧椎板,稍 退针,改朝头端 45~60 °角进针,使 穿刺针勺状面背侧紧贴椎板及其上缘 滑入小关节内缘,遇到阻力为黄韧带, 退出针芯,接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 边加压边进针。一旦阻力消失,有落 空感,为突破黄韧带进入侧隐窝。回 抽无血无液,注液气无阻力,则可向 头 端 置 管 100mm , 再 退 管 , 留 管 20~30mm (平 C5-6 水平),稳妥固定。 方 法 (6) 4 、注药试验 注入含氟美松的 0 、 8% 利 多卡因 2ml ,观察 20min ,颈项部及患 侧上肢疼痛消失,并有温热、麻木感。 测阻滞神经根分布区域痛觉及触觉减退, 肌力稍减弱,但不影响指间关节及腕关 节的运动,说明导管顶端恰好位于病变 神经根处而无误入蛛网膜下腔及硬膜下 腔征象。 方 法 (7) 三、临床应用及 CT 验证 选择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相一致、诊断 明确、多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颈椎病病人 45 例(其中根型颈椎病 12 例,颈根混合型颈椎 病 28 例,脊髓型颈椎病 3 例,交感型颈椎病 2 例)。穿刺置管成功并经注射局麻药试验 无误后,注射胶原蛋白酶 1200u/2ml ,住院 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 法 (8) 其中 10 例病人在置管成功注药试 验无误后,缓慢( 1ml/min )注射 50 倍稀释的欧乃派克 2ml 。开始注射 0.2ml 时, CT 扫描观察导管位置。注 射结束后,观察造影剂的分布情况。 导管沿小关节内缘 进入侧隐窝 导管断端位于侧隐窝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