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绍兴戏曲传统绵长,剧种、曲种多样,声腔、唱腔丰富,剧作、剧论高超,作家、艺人辈出,是绍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建国后,源于绍兴乱弹的绍剧和出于绍兴文戏的越剧以及曲艺绍兴莲花落,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1997年止,浙江绍剧团、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先后8次赴香港、台湾、日本等地区和国家演出,享誉海内外。越剧演出团体遍布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成为中国第二大剧种。 可爱的家乡——戏曲与曲艺 越剧,清同治年间(1862-1874)发源于浙江嵊州市(原嵊县)。越剧的前身是落地唱书。1906年,落地唱书搬上舞台,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嵊州经绍兴、宁波、杭州到上海,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戏曲。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越剧艺人的努力下,越剧以其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越 剧 绍剧,即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兴起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唱辞以七字齐言对偶为基础,有独立完整的唱调,即[三五七]与[二凡]。剧作内容多为忠奸争斗、征战杀伐之事。焦循《花部农谭》谓“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30年代称“越剧”。1950年定名绍剧。流行于绍兴、宁波、杭州、嘉兴、湖州及上海一带。 绍 剧 明代,越地出现调腔,俗称高腔或高调。张岱《陶庵梦忆》所云之朱楚生者,即为当时著名之调腔戏演员。调腔流行于旧绍兴府、台州府所属各县和宁波、舟山、温州及浙西等部分地区。曲牌体,唱腔有调腔、昆腔、四平,以调腔为主,并有帮腔,是绍兴地区唯一以南北曲为剧本、曲调体系的剧种。民国以后,各地的调腔演出活动渐趋减少,至1959年,新昌县成立专业高腔剧团,调腔即以"新昌高腔"之名入载曲籍。 新 昌 调 腔 绍兴地方曲艺,大多出现于清代中叶。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有平湖调、词调、莲花落和宣卷等。这些曲种的曲目、唱调、扮演等方面,在吸收调腔、乱弹及其他民间艺术的基础上,经过艺人的不断加工、提高,形成了显明的地方特色,为居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部门重视对以上曲种遗产的整理、发掘与保存,使优秀曲种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得到流传。 绍 兴 莲 花 落 流行于绍兴地区的说唱形式。俗称绍兴鹦哥戏或秧歌戏。早先是一旦、一丑表演的对子戏,其戏班即称鹦哥班,1957年改名为绍兴滩簧。演唱者加入绍兴县曲艺工作者协会。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绍兴滩簧剧团,在绍兴五星书场等处演出。演出剧目,艺人中素有七十二鹦哥戏的说法。如《大采桑》、《磨豆腐》、《打窗楼》、《双落发》等。内容多为平民百姓的世俗情态或男女私情,较多的只是一个细节或一情节,具有嬉谑、调弄、滑稽、逗闹的特色,颇受群众喜爱。唱调即鹦哥调,并兼有一种附属唱调,称为走板,也有小调俗曲。 绍 兴 滩 簧 俗称平调,又称越郡南词。清乾隆年间已盛行于越中。是旧时绍兴大家或平民子弟习唱自娱的一种坐唱形式的唱说文艺。不论参加演奏的人数多少,开口唱说的仅弹三弦者一人,其余诸人助以乐器而已。绍兴平湖调演唱之始,必先唱“节诗”,而后接以回书。唯一的唱者,手握三弦,不做手势动作,不用眼色表情,众生芸芸,世事纷繁,大千世界,情像百出,全仗演唱者以唱、说功夫,抒情叙事,摹景状物,塑造出一个个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书中人物,描绘出一场场缠绵悱恻、激荡人心的戏剧情景,使听者闭目息虑,潜心静气,如身临其境,悠悠然如己身入书中,若顿然而觉,起视说唱者,仍一闭目垂之老翁。说唱者与欣赏者摒息绝虑,共同浸沉在平湖调的说唱艺术氛围中,此为绍兴平湖调演唱和欣赏的最高艺术境界。 绍 兴 平 湖 调 又名花调,俗称话词,是流行于绍兴县内由盲艺人演唱的地方曲艺。话词倒称即词话,与元明兴盛的词话有一定的渊源。有说有唱,以唱为主。除领班者外,多为女盲人。演唱以三品为基本组合,随乐器和演奏者的增加也有五、七、九品的。三品多为三弦、二胡、扬琴,弹三弦者,称弦位先生,多为品档的领班,在分脚色演唱中,通常任老生、老旦并任表唱、表白。唱调有蓑衣谱、本调、十字调三种,还有一些小调俗曲。据传传统曲目有18本,新中国成立后艺人尚能演出有的8本36回,其余已失传。现存有节诗(与弹词开篇雷同)60首。演唱大多在喜庆场合,如结婚、满月、做寿、剃头、乔迁等。艺人大多集聚在城内马务桥直街居住(今新建南路),门上挂招牌,以便接洽雇唱。本世纪30年代,艺人多达五六十人。清末民初名艺人有王金姑、贾大享,近代有谢茹贞等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导游词写作协议合同.docx VIP
- TJXXCCY-泰和乌鸡肉团标.pdf VIP
- 2025年浙江省教研课题立项名录(公示).docx VIP
- 基础二次灌浆新项目施工专题方案.doc VIP
- 国家基层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指南(2024版).docx VIP
- 罗斯蒙特 8732E 型电磁流量计说明书.pdf
- DBJT 15-22-2008 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10广东省标图集.docx VIP
-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古镇旅游综合建设项目建筑报规文本封面及扉页.pdf VIP
- 2024年春学期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 .pdf VIP
- 铁路货车车辆介绍 货车作用及分类教学PPT课件.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