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ppt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答案:D 【试题分析】 法律制度和伦理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两大基本手段,但各朝代的侧重点并不相同。相对而言,秦朝更加重视法制,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法制建设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援儒入法”,相对于法律制度,“三纲五常”居于核心地位。汉代以后,各个朝代大体继承了西汉重视道德建设的做法,D项正确,B项错误。给定材料只说明父亲(养父、亲父)的权益,并没有说明养子、亲子权益有何变化,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宗族利益的信息,C项也是错误的。 【教材补缺】 以礼入法 古代法律实行“以礼入法”,无论是在立法、司法、执法还是在守法、释法领域,无不体现着儒家思想。 1.古代立法——纳礼入律。 “以礼入法”的直接表现就是在法典制定方面“纳礼入律”,即统治者制定和修改法律以使其符合“礼”的要求。 2.古代司法——引经决狱。在中国古代,道德的精神已经渗透进法律,对法官来说,只须依照成文的法律规定行事,贯彻道德的精神要求,很多情况下他们也会有充分的理由背离成文的律令,因为道德原则要求处断案件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3.古代执法——执法原情。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人情的社会,完全依照犯罪的客观事实,依照法律来定罪量刑虽也是一种规定,但在实际的执行中却是不彻底的。追求法律的合道德性,维护的是封建的伦理纲常。 4.古代守法——以德去刑。对于中国古代的民众而言,守法不仅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遵守法律,以使行为合于法律,还要求人们内心有德,守法即是守德。儒家用其德治的理念向人们灌输道德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意图通过道德伦理的教化,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以达到减少犯罪、消灭犯罪的目的,即所谓以德去刑。 5.古代法律解释——以礼释法。儒者以法律章句注解现行法律,把儒家精神贯彻于其中。可见,“以礼入法”的过程应该说是从以礼解释法律开始的。在法律活动中,法律解释是法律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角度四 汉代以后中国古代统治理念的特点 【典例4】 (2014·海南卷,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答案:B 【试题分析】 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A项错误;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表现的主要是礼主刑辅、外儒内法的思想,反映的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该思想促使儒学地位独尊,不是动摇,故D项错误。 【教材补缺】 中国古代的统治理念——外儒内法 “外儒内法”是中国古代从汉代到清代长时间内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即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 外儒内法的统治术,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自古以来即是人治而非法治——因为从外表上看,一切法都被规范到仁德的范围之内了。法外有情,是封建统治者为自己标榜的资本,而不是破坏法制的依据,就很能说明问题。时至今日,在受西方影响、法制观念不断强化的时代,法制难以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任人唯亲等,还时有出现,在某些落后的地区,宗法思想的残余还相当严重,甚至发展到与国家法律作对的地步,都不能不说是封建“外儒内法”文化的残余影响。 【练考题】 1.(2018·全国Ⅱ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解析:A 题干中《史记》的记载意在说明商汤获得诸侯拥护的原因,即其对鸟兽都存有仁爱之心,推而广之,对人也会有仁爱之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史记》成书于此,应有时代之烙印。把商汤成功归于他的仁德之心,这是典型的“儒家解释”,A项正确。夏商时期农业已经有所发展,捕猎不再是主要经济活动,B项错误。题干材料是商朝建立之前的事。商朝建立以后,是否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题干材料没有信息,不能判断,C项不正确。题干材料强调了人心的争夺,说明得人心者得天下,没有涉及资源争夺,D项错误。 2.(2017·全国Ⅲ卷,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解析:C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西汉前期各行业实现了勤劳致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