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完整复习练习(+答案+全解全析):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docxVIP

2021届高考历史完整复习练习(+答案+全解全析):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保护私有财产理念的产生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3.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有知识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这一现象 A.表明分封制逐渐崩溃 B.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解放 C.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 D.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4.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是 A.端正民心的工具 B.凝聚家族的手段 C.维系等级的套路 D.齐家治国的方式 5.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6.有学者认为:“昔日维系社会之纲纪逐渐失效,且诸侯强大之事实,与攻伐兼并,互为因果。……侵略与自卫皆有待于富强。于是君权之扩张遂同时成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这一观点可以说明 A.法家思想兴起的客观背景 B.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动机 C.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必然 D.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 7.孔子主张强公室,抑私门,曾对统治者提出要求:“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有“上好礼”,才能“下好义”;对民众则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据此可知,孔子意在 A.推崇以德治国理念 B.发挥君主示范作用 C.稳定社会等级秩序 D.提高儒学社会地位 8.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这说明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D.君臣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9 《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声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 A.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 B.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 C.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 D.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 10.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这说明当时 A.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 B.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 C.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 D.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 1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轻徭薄赋”,国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12.《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如《仲尼弟子列传》《白起王翦列传》等;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则将道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同列。这一做法旨在 A.强调思想流派的嬗变传承 B.突出编撰体例的完整性 C.彰显道法两家的学术地位 D.强调史学著作的多元化 13.《周礼》记载,周代设医师掌管国家的医药政令,负责王室和邦国内疾疫的预防和治疗,每到岁终,医师根据医生的医疗成绩优劣,制定其级别和俸禄。这反映了当时 A.医疗队伍出现等级分化 B.形成中央集权的医疗保障体系 C.医药政令得到邦国认同 D.医疗管理制度已达到较高水平 14.《诗》的首篇《关雎》属于“周南之歌”,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后世儒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其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严肃。这种解读 A.维护了民间文学的正统地位 B.反映出周代宗族规则的内涵 C.体现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 D.具有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