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教育谏太宗十思疏.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该考点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 : (1) 依据文章有关材料 , 分析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 (2) 分析文章有关内容 , 推断、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3) 分析有关评论对史传类文章中人物、事件的看法、评价。 3.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 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文中用了大量生 动的比喻 , 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 , 言简意赅 ,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 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 , 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 , 即“求木 之长者 , 必固其根本”和“欲流之远者 , 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 高的必要条件 , 而“浚其泉源”是流水流得长远的前提 , 运用自然现象来比治国 的原则 , 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同样 , 魏徵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 民力量的重要性 , 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文中正反对比论证 , 加强了说服力。正 反对比论证集中在第一、二段 , 使被说明的道理突显出来了。如为了说明“求木 之长者 , 必固其根本” , 魏徵不是从正面直接说明 , 而是从反面来说的,“根不固 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 , 因此,“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 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历史的教训来劝诫太宗时 , 也注意了正反对比论 证,“有善始者实繁 , 能克终者盖寡” , 一繁一寡 , 最能触动太宗的心了 , 即使不用 再提具体的例子 , 已走过建国历史的太宗也会有很多的想法 , 从而引以为戒。 三、探究争鸣 古人云“文以载道” , 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穿透岁月的风云 , 流传至后世 , 是 因为它承载着对当时乃至后世的一些良好的规谏。魏徵在本文中强调以德 治国 , 这在我们今天强调健全法制的背景下 , 还有它的时代意义吗 ? 思路提示一 : 今天 , 我们构建“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理念与“十思” 中的核心思想是有共性的。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 同时国际社会许多 不确定因素和我们自身尚存在的许多问题无不要求我们冷静地思考、清 醒地做事 , 必须坚定“不折腾”、求稳定、谋发展的信念不动摇。 思路提示三 : 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 , 危机、困难依然存在 ; 拜金主义、 享乐思想还大有市场 , 权钱交易、腐化堕落等丑恶现象层出不穷。我们必 须坚持以“德”治国 ,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我们也必须加强社会 主义法制建设 , 坚持以“法”治国。只有这样 , 经济发展才有保障 , 国家才 能真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点击进入 古今对译 文白互通 随堂训练 开卷有益 一、基础知识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解析 :D 行路 : 路人 , 彼此没有关系的人。 A. 臣闻求木之长 . 者 长 : 高 B. 必固 . 其根本 固 : 使……稳固 C. 虽在下愚 .. 下愚 : 最愚昧无知的人 D.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行路 : 在路上行走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 ? ? ? ? 臣闻求木之长者 人君当神器之重 B. ? ? ? ? ?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C. ? ? ? ? ?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董之以严刑 D. ? ? ? ? ?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而况于明哲乎 解析 :B B 项 , 均为连词 , 来。 A 项 , 助词 , 用在主谓之间 ,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定语后置的标志 ;C 项 , 连词 , 虽然 / 连词 , 即使 ;D 项 , 连词 , 却 / 连词 , 表递进 , 更。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 : 居域中之大 . A. 则思江海下 . 百川 B. 乐 . 盘游 , 则思三驱以为度 C. 想谗邪 , 则思正 . 身以黜恶 D. 择善 . 而从之 解 析 :D D 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A 项 , 名词作动词 ;B 项 , 形容词的 意动用法 ;C 项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 : 虽董之以严刑 A. 蚓无爪牙之利 B. 夫晋 , 何厌之有 C. 鸣琴垂拱 D. 以其无礼于晋 解析 :D 例句与 D 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A 项 , 为定语后置句 ;B 项 , 为宾语 前置句 ;C 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q19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