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和合中国诗性智慧之根.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联网)和合中国诗性智 慧之根 和合:中国诗性智慧之根 念然 内容提要:“和合”的文化壹心理结构,是中国古代诗性智慧和审美运思的源头活水。 突出体当下:以天人异质同构为基础且由此确立二者间和谐化诗意关联的“天人合壹”思想 深刻浸润了古代审美境界论,中国人由此而强调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合壹;“和合”文化 中的整体直观运思深刻影响了古代审美体验论,视审美体验和生命体验为同壹的中国诗性智 慧特别强调物我互感互动的生命运动中的整体直观把握;“和合”文化中和谐化辩证法的普 遍运用,使得中国诗性智慧特别注意以对应性、相融性、辩证性、和谐性来理解和处理壹系 列审美范畴的构架和展开。“和合”文化构建了中国美学的主导精神——对“和”美的追求, 形成了中国美学的和谐基调。 关键词:和合文化、天人合壹、诗性智慧、和谐基调 美籍华裔学者成中英先生于检视和反省中国儒道形而上学和本体论后认为,中国式因果律首 要特质于于 “壹体统合原 ”(“整合性原 ”)。即: “世间万物由于延绵不绝地从相同的 根源而化生,因而统合成壹体。换壹种说法:万物通过创生的过程得以统合。于是,于道或 天的形象覆盖下的万物实为壹体,万物均共同分有实于的本性。此外,万物之间莫不交互关 联,因为万物皆同出壹源。……万物所共同分有的壹体(道),既维系万物之生存,又孳生 化育万物”。①成氏进壹步认为,“因为万物间莫不交互关联,而形成各种过程间的变化网络, 于是运动力的传送就被视为生命活动的表现”。②由此构架出“内于的生命运动原 ”(“内 于性原 ”)。复次,“由于 ‘壹体统合原 ’之故,世间恒有和谐和平衡存于”③,形成中 国因果律之 “生机平衡原 ”(“生机性原 ”)。此因果律的三大基本层面衍生出中国式因 果律模型:串连式思考(整体式观照)和辩证法则④。成氏的上述分析实是对中国“和合” 文化之特征作了精辟的理论提摄。重视万物间的整合关系、辩证运动关系、有机性联系正是 中国“和合”文化的精髓。这些理论精髓不仅是东方文化中的瑰宝,更是中国古代诗性智慧 和审美运思的源头活水。 笔者认为,于中国“和合”文化中,以人和自然的基本相似性和人和天地万物的视同对等或 异质同构为基础进而于此二者间确立壹种和谐化诗意关联的“天人合壹”思想,深刻浸渍了 中国古代审美境界论,使得古代中国人特别强调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合壹。其次,“和合” 文化中的整体直观思维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它使得古代中国人特别强调于内缘 已心、外参群意的审美体验活动中获得对生命终极意义的瞬间感悟,从而实现审美体验和生 命体验的合壹。再次,“和合”文化中和谐化辩证法的普遍运用,使得中国美学智慧特别注 意以对应性、相融性、辩证性、和谐性来理解和处理壹系列审美范畴的展开和构架。而纵观 中国古代美学基本特征(如强调真善统壹、情理统壹、人和自然的统壹、有限和无限的统壹、 认知和直觉的统壹等)和中国古代审美理想(如儒家对“和”、道家对“妙”、佛禅对“圆” 的追求),无不是 “和合”文化于审美层面的诗性展开和逻辑延伸。这表明,中国诗性智慧 和审美意识和 “和合”文化有着壹种特殊的亲和性和关联性。“和合”文化,是中国古代诗 性智慧之根。 壹、“天人合壹”思想和中国古代审美境界论 “天人合壹”是古代中国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界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征是强调: 人和自然间且无绝对的分歧,自然是内于于人的存于物,而人又是自然界的壹部分,人服从 自然规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壹致,人生理想就是天人调谐;人和天地万物 合为壹体,达到壹种完满和理想的境界,是中国人文精神追求的最高目标,质言之,于古代 中国人见来,自然过程、历史过程、人生过程、思维过程于本质上是同壹的。这壹思想特征 贯穿了“天人合壹”观念源起和演变的基本过程。如孟子的“知性即知天”⑤论就是把人性 和天道的合壹放于认识论高度上加以思考的。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 子·二十五章》),认为宇宙间有四大,人居其壹,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 法则,从壹个侧面确立了人和天的相互关联。庄子提倡 “和天为壹”,《庄子·达生》云: “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和天为壹”,就是要求抛弃世事,忘怀生命, 使形体健全,精神饱满,从而达到和天合为壹体的自然无为境界。《周易·文言》明确提出:“和 天地合其德,和日月合其时,和四时合其序,和鬼神合其凶吉,先天而天

文档评论(0)

tim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