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量刑程序改革中社会调查总结报告管理制度.pdf

试析量刑程序改革中社会调查总结报告管理制度.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析量刑程序改革中的社会调查报告制度 ——以我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为例 引言 社会调查报告制度, 也称品格调查制度、人格调查制度、审前调查制度、量 刑调查报告制度、判决前调查制度等, 即对犯罪人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社 会交往、成长经历、犯罪行为特征、事后表现等进行全方位的社会调查, 最终 对其人身危险性和责任程度进行评估, 以此作为法院实施个别化处遇的参考。① 目前,国内相关法律已经在少年犯刑事司法活动中规定了类似制度,如未成年人 社会调查报告制度。为了贯彻《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又称《北 ② 京规则》)第16条规定,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 ③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简称《法院规定》)中的第21条规定, 认可 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人民检察院办理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简称《检察院规定》)第16条第4款规定和第34条 ④ 规定, 也认可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这一系列法律规定,为未成年人 社会调查报告制度在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适用,奠定了一定的法律基础。 并且,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在国内的司法实践经验表明,开展未成年人社 会调查报告制度,有利于司法机关对少年犯准确合理地定罪量刑,有利于刑罚对 少年犯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共同实现,有利于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挽救和感 化”的刑事政策方针,有利于少年犯获得被害人及其家人和社会宽容,有利于保 护少年犯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然而,作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 制度,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由于自身问题的羁绊和我国现阶段司法环境的 制约,在我国司法实践的进一步推广中受到了阻碍。因此,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 合法权益、推动我国少年刑事司法制度的进步和国内刑事司法理念的转变,有必 要深入具体地探究该制度在我国推广中受到阻力的原因,探讨解决相关问题的对 策,以及进一步试着展望社会调查报告制度能够在我国整个刑事诉讼活动中得以 适用的美好前景。 为此,笔者通过考察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概念、内容、法理基础 和国内实践情况,发现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未成年人社会调 查报告制作主体和其诉讼地位不统一、不明确;异地调查的经费来源没有保证, ①刘立霞,路海霞,尹璐:《品格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运用》,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8 年版。 ② 《北京规则》第16 条规定,“所有案件除涉及轻微违法行为的案件外,在主管当局作出判决前的最后处 置之前,应对少年生活的背景和环境或犯罪的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查,以便主管当局对案件作出明智的审判。” ③ 《法院规定》第21 条规定,开庭审理前,控辩双方可以分别就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 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制作书面材料提交合议庭。必要时, 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有关社会团体组织就上述情况进行调查或者自行进行调查。 ④ 《检察院规定》第16条第4款规定,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听取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代理人、 辩护人、未成年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意见。可以结合社会调查,通过学校、社区、家庭等有关组织和 人员,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个性特点、社会活动等情况,为办案提供参考。该《检 察院规定》第34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派员出席法庭或者在开 庭前通过移送对未成年被告人的社会调查材料等方式,协助人民法院进行法庭教育工作。 异地调查制作的报告,其可信性受到质疑;调查报告内容不统一、不明确、形式 化,不易被法官采信;少年犯社会调查报告的适用范围不明确、不统一,有的地 方重视,有的地方轻视,由此可能产生情况相近的案件,存在量刑上的差异化; 少年犯社会调查报告是否能够作为定罪证据和量刑证据,以及应将其视为何种证 据存在争议。继续深入分析上述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或言之, 通过一个混乱无序的制作流程,是无法得到一份内容真实充分、逻辑严谨和用语 准确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因此,如果从实体角度出发分析解决此中问题, 笔者认为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我国现阶段的司法进程中有其局限性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