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管县到省管县的体制变迁.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市管县到省管县的体制变迁 周天勇 近年来,在中央下发的文件中,不断涉及“省管县”的改革 问题,这表明了中央鼓励地方进行大胆创新和推进体制改革 的决心。从“市管县”体制向“省管县”体制改革,是一种 简政放权式改革,目的在于调动地方行政主体的创造性和积 极性。尽管市管县的现行体制曾经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但当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亟待体制和制度创新,需要在管 理体制上对县域经济进行松绑,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扩权 强县”,最终到“省直管县” 。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市管 县体制的阶段性和局限性,从而理解省管县改革的背景、利 弊和着力点。 一、市管县的由来和历史作用县乡政权体制,以及管理 县的省派出地 区行署,是适应于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区划管理方 式。而 20 世纪 80 年代普遍实施的市管县体制,是工业和城 市经济,对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一种进步。 (一 )市管县兴起: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行政体制选择 从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市制萌芽开始,市一直是人口密 聚“点”上的一个行政建制,市与县、城与乡之间被严格封 闭、隔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型政区的发展,市领导 县体制开始出现,建制市逐渐演变为一种广域型行政建制。 当时的市领导县体制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城市蔬菜、副食品基 地建设问题而设置的,并无“带”县之意。 “大跃进”、“人 民公社化”时期,市领导县体制的范围有所扩大。 1958 年, 国务院先后批准北京、天津、上海三市和辽宁省全部实行市 领导县体制,并逐步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试点并推广。 1959 年 9 月,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求, 特别是为了 进一步推进 1958 年以后的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和农村人民 公社化,促进工农业的相互支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 《关 于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领导县、自治县的决定》 。此后, 这一体制便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得以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 不断深入, 城乡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城乡分割、 生产重复、流通堵塞、多头领导、互相牵制等问题变得越来 越突出。 政府急切需要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新方式。 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实行市管县体制,以市带县,成 为当时的一个可行的选择。 从微观的角度看,实行市管县体制,主要是为了协调城 乡发展,以城市带动农村 ;而从宏观角度看, 实行市管县体制, 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主要是为了适应和促进改革开放 后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即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 (二 ) 市管县的发展、 作用及利弊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 济的发展,尤其是 1982 年后,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肯定辽 宁省在经济发达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的经验,发出《关于改 革地区体制,实行市管县的通知》 ,并批准了江苏全省实行 市管县体制,全国各省、自治区都扩大了试点,从而出现了 市管县的新高潮。 1983 年 2 月 1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 下发了《关于地市州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 , 要求“积极试行地、市合并” 。此后,市管县体制实施范围 逐步扩大,并向西部地区和部分欠发达省份转移。近年来, 随着地市合并和市领导县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特别是在 1999 年机构改革之后,原地区行署建制逐渐式微,目前仅在一些 边远省区有少量存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