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制度改革的境外经验与启示.pdf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制度改革的境外经验与启示.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制度改革的境外经验与启示 一、土地制度要结构科学、体系完整,与城镇化进程互 相促进一项完整的土地制度至少包括产权制度、 经营与市场 流转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农地保护制度。 要使土地制度 与城镇化互济共进,首先要构建既遵循土地制度变革一般规 律、又包括以上四个制度的土地制度。 1. 城镇化初级阶段确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实现“耕者有 其田”。在土地制度演进中,助推城镇化的经验做法是确立 明细的产权制度。尤其是在城镇化的初始阶段,明晰的产权 制度和“耕者有其田”是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和维护社会 稳定的重要前提。在现代化进程中,美国、法国、日本和中 国的台湾地区的土地制度改革首先从确立农地产权开始。美 国于 1862 年颁布的《宅地法》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法 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将封建土地制度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 土地分配制度,保证了农民能够自由地利用他们所分到的小 块土地。日本于 1946 年 9 月制定了《自耕农创设特别措施 法》和《农地调整法改正法律案》,确立了“耕者有其田” 和以自耕形态为主的农业生产形式。日本《民法》还规定, 土地所有权是对土地直接的、全面的支配性权利,是一种重 要的物权。私有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交换、租佃。[ 1]中 国台湾地区自 1949 年开始进行了两次土地改革。第一次土 地改革的目标便是实现“耕者有其田”。这次改革分为三步 进行。第一步是“三七五减租”,即将农地地租控制在主要 作物全年收获量的 37.5 %以内。第二步是于 1951 年实行 “公 地放领” ,即政府准许符合条件的农民对公有耕地进行购买, 将国有耕地的所有权陆续转移为农民所有。 1953 年台湾政府 颁布了《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台湾省实物土地债券条 例》等法令,实施土地改革的第三步,即“耕者有其田”。 [2 ]明晰的土地所有权界限和“耕者有其田”调动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进而带动了工业化和 城镇化发展。 我国虽然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赋予了农民对土地的承 包权和经营权,但目前我国法律对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界定是 不清的。比如,《宪法》第 10 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 的土地, 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属于集体所有, 宅基地和自留地也属于集体所有。”《土地管理法》第 10 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 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 3 ]因 此,进一步明确土地产权界限,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 方向。 2. 城镇化中高级阶段促进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城镇化 的中高级阶段,促进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是城镇化顺利推进 的国家的普遍做法。例如,美国政府通过土地租佃制实现所 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家庭农场经营方式实现规模经营。 据美国农业部 1992 年一份有关农业特征的调查,美国全国 土地面积的 41.8 %和 96 %的耕地属于家庭农场。[ 4]进入 20 世纪以来, 英国政府逐渐改革租佃制农场的经营形式, 利 用经济、法律等手段促进土地集中和农业规模经营。法国政 府于上世纪 50 年代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土地要素 的集中与合理配置,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 专业化和产业化, 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农业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顺 利进行。[ 5 ]德国从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