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病和焦辨证.ppt

湿热病和焦辨证.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为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确立, 但其理论渊源可以上溯到《内经》。历代 对三焦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以上、中 三焦划分人体上、中、下三个部分,即 横膈以上的胸部为上焦,包括心、肺两脏; 横膈以下、脐以上的脘腹部为中焦,内居 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 肝肾和膀胱等。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同为温病辨证方 法,卫气营血辨证反映由表入里的发展过 程,而三焦辨证则体现了温病从上而下的 传变规律,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临 床运用则可更全面地指导温病的辨证论治。 另外,三焦辨证除运用于温病的辨证外, 对内伤杂病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温病分类 现代温病的概念应当是外感热病的总称。 按照传统的中医命病名法,包括风温、春 温、暑温、湿温、秋燥、伏暑、冬温、温 毒、温疟、温疫等10余种。但若按其病 变性质分类,则不外温热性和湿热性两大 类。风温、春温、冬温、暑温、秋燥、温 毒等,属于温热性质温病,湿温、伏暑多 属湿热性温病,至于温疟、温疫,则既有 属温热性者,也有属湿热性者。 温病大家赵绍琴论湿热病辫证 凡属温热性温病,都是由于温热邪气引起的 其临床特点表现为起病急,热变快,易伤 阴;凡属湿热性温病,都是由湿热邪气引 起的,其特点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缠绵 难愈,多在卫气分,入营血分者少。从临 床角度看,诊治温病最重要的就是分清是 温热性温病还是湿热性温病,湿热性温病 依据吴通三焦辨证体系进行辨治。这 观点是赵氏得之于家传师授,而又经过 60年临床验证而得出的结论 邪在三焦的表现 上焦:主要表现为胸肺、咽喉、头目及“表证”的 症状。如恶寒发热,或身热不扬,或午后发热, 无汗或局部出汗,头重如裏,咽堵咽痛,胸闷咳 嗽,口粘不渴,苔白腻脉濡缓等。 中焦:主要表现为脾胃运化、气机紊乱的症状表现。 身热,有汗不解,午后热盛,胸脘痞闷,恶心欲 吐,身重肢倦,苔腻,脉濡等。 下焦:主要表现为小便不利、大便不畅的症状。小 便不利,渴不多饮,或大便不通,小腹硬满,头 胀昏沉,苔灰白黄腻,脉濡数。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