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欺诈罪比较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引 言 破产(bankruptcy)一词起源于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在拉丁语中, bank”是①现在,破产 upt”是“断”的意思,这就是最早的起源。指“椅子”的意思,作为法律上的用语,有实体和程序两重意义。前者指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所处的财务状态。后者是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为满足债权人正当合理的要求,就债务人总财产进行的以清算分配为目的的审判程序。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交易越来越频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破产事件频繁发生,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人们对破产现象的认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认识到经营失败是一件不幸的事件,对“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更多的表示怜悯和同情,而且认为对债务人无休止的监禁不会给债权人带来补偿和任何利益。因此 ,“破产有罪”的观念逐渐被摒弃,“破产免责主义”在欧美大多数国家的立法中得以确立。在债务人无力清偿全部债务时,经由破产程序以现有的全部财产还债,破产程序终结后,余债得以豁免,不再继续偿还。但是,对于那些具备偿债能力,却制造破产假相,以破产作为逃债手段或者在发生破产原因后,通过隐匿、转移财产等手段,减少破产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债权的行为,各国一般都设置了破产欺诈犯罪给予惩处。这就是现代破产欺诈罪的由来。在现代社会,“几乎大多②因此,以刑法为手段,数的破产事件,都会在不同方式下,与犯罪有关联”。惩治那些恶意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有利于保证破产有序进行,保障破产制度正常运行,否则,破产制度可能会成为一纸空文,保护债权人利益会成为一句空话。 破产制度是法人有限责任制度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法人有限责任制度的目 的在于保护“诚实而不幸”的商人的利益,而对于恶意滥用破产制度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破产欺诈行为,一直是破产法和相关刑事法律规制和打击的重点。但在我国1997年刑法及破产法(试行)中一直没有相关的规定,从而导致各种破产欺诈行为得不到法律的惩处。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此法增加并完善了破产欺诈无效行为和可撤销行为的相关界定。与此同 郑远民著:《破产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台)林山田著:《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台湾三民书局1981年版,第31页。 1 ①,该罪相应时,《刑法修正案(六)》中也规定了一项新的罪名即破产欺诈罪填补了原有刑法在打击破产欺诈犯罪行为中的空白。众所周知,刑法是在民事法、行政法等第一次法规范对正常社会关系进行第一次调整的基础上,通过追究刑事责任、裁量和执行刑罚的方法对第一次法调整无效的严重不法行为进行的第二次调整。在刑法与其保障的“第一次法”的关系中,不仅要体现出刑法的谦抑性,还要体现出两者的协调性。所以,笔者认为,对于新定的破产欺诈罪解读,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此罪历史和现状来认识,从而更好的指导此罪的实践运用。 惩治破产欺诈犯罪行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法律中均有规定,并作为打击破产犯罪的重点。对破产欺诈行为,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破产法与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的破产法所规定的内容大体相同,只是英美法系破产法习惯详尽地列举破产欺诈行为的具体表现,例如,我国香港地区破产条例所列举的破产欺诈行为竟有20项之多。外国或地区破产法所列举的破产欺诈行为的共同特点是,均采用狡诈、欺骗的手段,或将破产财产隐瞒、藏匿;或假赠亲友,私下转移,最终转归自己:或放弃债权,无偿转让,以求其他利益等等。其最终目的均在于使破产财产减少,以损害债权人利益。 我国自1988年正式实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来,对破产法的修补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破产欺诈犯罪相关规定却是少之又少。这不仅使我国在防范破产犯罪方面出现尴尬境地,更使整个破产法的实施效力大打折扣。尽管我国的破产制度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公平、有序的清偿债权,保护债权人利益,深化企业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破产行为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其间交织着多个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因而常有人以破产作为手段或乘破产之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企图达到其他非法目的。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破产逃债之风愈演愈烈,各地企业由过去不敢、不愿破产纷纷转为争取破产。“假破产,真逃债”、“庙破方丈富”、“金蝉脱壳”、“大船搁浅,小船逃生”等都是实践中花样百出的破产欺诈行为的真实写照。破产欺诈严重损害了债权人利益,破坏社会信用,破坏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己经成为我国破产制度顺利运行的栓桔。因此,如何制止破产欺诈和打击破产欺诈犯罪行为已经成为摆在我国立法和司法者面前的一大难题,而

文档评论(0)

yusu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