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气体动力学第9章-高超声速流动.doc

高等气体动力学第9章-高超声速流动.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3. 第九章 高超声速流动 ★9 高超声速流动(6学时) 9.1 高超声速流动的特征 9.2 斜激波与膨胀波 9.3 无黏流动分析 9.4 黏性流动分析 9.5 高温效应、高温无黏气体的平衡流与非平衡流 9.6 高温黏性气体动力学的控制方程组及其守恒形式 本章主要介绍三方面的内容:①高超声速无黏流。②高超声速黏性流动。③高超声速与高温流动是的气动热力学问题。 §9-1高超声速流动的特征 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是伴随着火箭、导弹、卫星、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等航空宇航飞行器的发展而出现的空气动力学的新分支; 高超声速流是指速度远大于声速的流动,通常用自由来流马赫数Ma?大于5作为高超声速流的一种标志; 将自由流马赫数Ma?>5作为高超声速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流动是否是高超声速流还与飞行器的具体形状有关。 例如:对于钝体,当Ma?>3时就开始出现高超声速流的特征;而对于细长体,Ma?要高达10时才会出现这些特征。 高超声速流动的五个主要特征: ①薄激波层和激波前后小密度比 根据斜激波理论,激波的波角ε随波前马赫数Ma1的增大而减小,如图9-1所示。 图9-1 不同流动偏转角时,波角与波前马赫数的关系(γ=1.4) 因为波角是激波与来流方向的夹角,所以,高超声速时激波与物面之间的距离很小。例如,半楔角δ=15o、来流马赫数Ma?=36时,理想空气的斜激波波角为ε=18o,如图9-2所示。如果考虑高温化学反应的影响,激波波角将更小。 图9-2 高超声速薄激波层 激波与物面之间的区域定义为激波层。在高超声速流动中,激波层很薄。 在高超声速流动中,激波后的密度比激波前的密度大得多,因而激波前后的密度比是一个小量。例如,理想空气斜激波的前后密度比ρ1/ρ2→0.1667。 ②存在熵层 熵层是指熵的梯度很大的流动区域。 高超声速飞行器通常是钝头形状。这是因为头部前驻点处的对流传热与头部曲率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因而钝化头部(即增大头部曲率半径)有助于减小头部的热负荷。 在高超声速流动中,钝头上的激波层很薄,同时脱体激波与头部之间的距离很小,如图9-3所示。 图9-3 高超声速的熵层 钝头前的脱体激波弯曲很厉害,因而激波强度沿着激波发生很大的变化→激波后的熵增量也发生很大变化→在物面上形成熵梯度很大的气体层→熵层。 根据克罗科定理(5-3-8)式, (5-3-8) 熵的梯度是与旋度联系在一起的。在均能流情况下,有 (9-1-1) 这说明熵层是强漩涡区→又称为“涡干扰”→附面层计算困难。 熵层是激波层的内层,不同于附面层概念,它是一层低密度、高熵、大的熵梯度、强漩涡的气体。 ③黏性干扰强、附面层厚度与激波层相比不能忽略 在高超声速条件下,层流附面层的厚度不仅取决于雷诺数,还与来流马赫数有关。与式(8-4-2)不同,高超声速层流附面层的厚度为 (9-1-2) 在附面层内,由黏性耗散的动能转变为气体内能,使附面层内的温度升高,图9-4所示为典型的附面层温度分布。 图9-4 高超声速附面层内的温度分布 附面层内的温度升高控制了这种附面层的特征。例如,随温度升高黏性系数增大、密度减小→附面层加厚→对外部无黏流产生影响,无黏流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附面层的发展→这种相互影响称为黏性干扰→它影响附面层内的压强分布→进而影响飞行器的升力、阻力、稳定性等气动性能;黏性干扰还将使物面摩擦力和传热率增大。 在某些情况下,附面层厚度可以增加到与激波层相当,因此激波层内的黏性效应是不容忽视的。 ④高温激波层内存在着高温效应 激波对高超声速气体的压缩和巨大的黏性耗散可以使附面层内的温度达到很高的数值。例如,美国在1969年7月24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飞船重返大气层时,在高度53km、大气温度283K、马赫数Ma?=32.5, 高温对空气的影响主要是 T<800K时→空气的内能主要是分子平动和转动能被激发; T>800K时→分子振动能被激发; T>2000K时→空气中的氧开始离解; T=4000K时→氧全部离解,氮开始离解; T=9000K时→空气中的氮全部离解; T>9000K时→部分电离→成为等离子体。 上述现象称为高温效应,或真实气体效应→影响飞行器升力、阻力等气动性能;产生对物面的高传热率;辐射换热在传热中占有相当大比例。 高温气体电离产生的自由电子吸收无线电波→飞行器重返大气层时,在某高度、某速度出现通信中断。 ⑤高空、高超声速流动时的低密度效应 高空飞行,会遇到稀薄空气动力学问题。 空气的稀薄程度以克努森数Kn的大小进行划分: Kn<0.03→连续介质区域:N-S方程、傅立叶导热定律、费克扩散定律均适用 →物面上速度无滑移、温度无跳跃; 0.03<Kn<0.1→速度滑移、温度跳跃区域:N-S方程、傅立叶导热定律、费克扩散定律仍适用; →但物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6****4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