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地理课堂的教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码 页码页 / 总共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页 略谈地理课堂的教后反思 〖摘 要〗教后反思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地理教师应有反思的自觉性,通过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之举、“败笔”之处、学生的独到“见解”等内容,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及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进行课后的“再教”设计,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教学效能。 〖关键词〗教后反思 反思指向 交流观摩 再教设计 在《月相及其变化》的课堂教学时,我举了元稹的词《会真记》让学生判断月相变化:“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马上就有学生回答:“是下弦月,因为在半夜三更,张生起来无人看到”。听着觉得很有道理。又问他:“月下西厢怎样解释?下弦月什么时候升起?按常理,恋人是否在半夜三更睡醒后再起来谈恋爱呢?”几句精彩的对话引起了全班同学的会心大笑,在愉快的气氛中准确的掌握了知识。 在讲授《常见的天气系统》时,总结说:“一般在高、低气压中心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常会出现冷、暖锋面系统……”有学生问:“夏季我国受副高脊控制,这条锋面在哪?”由于“创造性”的随意发挥,搞得自己尴尬不已、狼狈不堪。 在分析《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把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讲的精彩飞扬,讲的自我陶醉,而讲台下的学生大部分面无表情,目光呆滞,还有少量几个同学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大家都是心不在焉的模样。下课后问学生,他们说,政治、历史学科中我们已经学了两遍了。 高三复习课时,关于等值线图判读的方法和技巧,课堂中向学生分析了一遍,练习做过并加以仔细的讲解,第一次考试三分之二的同学错了,第二次考试还有一半的学生有失误,于是乎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些学生上课怎么了,作业怎么做的? …… 地理课堂上时常会碰到上述的这些现象。正如教育专家所说的:“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的确,每堂课下来都有一些闪亮的地方,遗憾和不足之处,需要地理教师在课后自觉地进行深刻的“反思”,挖掘隐藏在各种现象背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方面的种种问题。 教后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后反思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 教后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反思性教学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伯莱克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教学反思依赖于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态度与方法,是教学主体自我解剖的过程。杜威认为,为使教师更充分地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更合理地展示自己的能动性,教学要加强反思性。那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呢? 一、确立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 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应正确认识自己,以虚心的态度,自觉地进行反思。我们平常可能都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和问题:把学业不理想归结于学生缺乏能力或欠努力、不自觉,性格上有缺陷,而很少认为与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关;把学生的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如题目太简单、运气好而已等,对学生指责多、鼓励少,挫伤学生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成就感;受“投射效应”的影响,教师容易把自己对学科知识的思维方式推衍到学生身上,总假设学生与自己是相同的,而忽视了学生特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以自我为中心,我讲你听,面面俱到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或自认为了不起,感觉很好,就很容易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如在高考取消地理科目之前已经教过6轮的高中地理,且每学年教材至少念4遍。因此,和同事开玩笑说:高一教材我可以倒背如流。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应付1994~1996学年间三届各具特色的不同特点的学生,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从97年开始,就有意识的进行着教学后的反思:如“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能吸引学生吗”? “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课堂上同学们的情绪似乎较低落,是什么原因”等之类的问题,对自己课堂教学活动持一种“健康”的怀疑,慢慢养成主动的“问题意识”,并把反思的结果记录下来,渐渐地形成反思的习惯。 我们不能把教后反思理解为加重教学的负担,是多余的

文档评论(0)

158****32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