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设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着重于自动控制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的综合实际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古典自动控制理论(PID)设计、现代控制理论状态观测器的设计、自动控制MATLAB仿真。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践,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工程设计 的基本方法和工具。1 内容 某生产过程设备如图1所示,由液容为C1和C2的两个液箱组成,图中Q33Q?,为稳态液体流量输入水流量对稳态值的微小变化,为液箱A)(m/s)s/(mi3,为液箱B到液箱B流量对稳态值的微小变化输出水流为液箱AQ??Q)(ms/213,为液箱A的液位稳态值,为液箱量对稳态值的微小变化A液hh?)(ms/)(m11面高度对其稳态值的微小变化,为液箱B的液位稳态值,为液箱Bhh?)(mm)(22液面高度对其稳态值的微小变化,分别为A,B两液槽的出水管液阻RR,)(m2132。 。设为调节阀开度)/s))m((m/(mu已知液箱A液位不可直接测量但可观,液箱B液位可直接测量。 Q+Q△ii h10+△h1Q10+Q1△h20+△h2Q20+△ A B Q2 图1 某生产过程示意图 . . 要求 1. 建立上述系统的数学模型; 2. 对模型特性进行分析,时域指标计算,绘出bode,乃示图,阶跃反应曲线 3. 对B容器的液位分别设计:P,PI,PD,PID控制器进行控制; 4. 对原系统进行极点配置,将极点配置在-1+j和-1-j;(极点可以不一样) 5. 设计一观测器,对液箱A的液位进行观测(此处可以不带极点配置); 6. 如果要实现液位h2的控制,可采用什么方法,怎么更加有效?试之。 用MATLAB对上述设计分别进行仿真。 (提示:流量Q=液位h/液阻R,液箱的液容为液箱的横断面积,液阻R=液面差变化/流量变化。) Q?h?2 双容液位对象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及MATLAB仿真过程 一、对系统数学建模 的动态方程可由下面几个关系式导出:如图一所示,被控参数h?2d?h1 液箱A:C??Q??Q 1i1dtd?h2 液箱B:?Q??Q?C 212dtR??h/?Q 111R??h/?Q 222?Q?K?u ui消去中间变量,可得: 2?hd?dh22TT?(T?T)??h?K?u 121222dtdtC,C——两液槽的容量系数式中, 21R,R——两液槽的出水端阻力 21T?RC——第一个容积的时间常数 111T?RC——第二个容积的时间常数 222K?KR_双容对象的放大系数 2u. . 其传递函数为:)(S?HK2??G(S) 2)S?U(1?)S?(T?TTTS2121 奈氏图,阶跃反应曲线二.对模型特性进行分析,绘出bode, 仿真:当输入为阶跃响应时的Matlab 令 K=1T1=T2=6;1S)?H(12 ??)G(S?221??12S?U()36SS)16S?( 程序:单位阶跃响应的MATLAB num1=[1];den1=[36 12 1]; G1=tf(num1,den1); figure(1); step(G1);); ''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ylabel('输出响应');title((sec)'xlabel('时间step(G1,100); 运行结果如下: 阶跃反应曲线: 1 图=45.5s; =10s; t)=1; t=45.5s; tc(∞)=1; c(tspdp)*100%=0% ∞)- c(∞)]/ c(最大超调量:δ(t)= [c(tpp 稳态误差分析:?H(S)12e?1?SG()?;开环传递函数 ,稳态误差ss21?S12?S36)S(U?. . 用MATLAB绘制的奈氏图如下图2所示,其程序如下: nyquist([1],conv([6 1],[6 1])) 图2 oo,增益裕度K~60dB,即为在工程实践中,一般希望正相角裕度r4510?gK。当系统为单位负反馈时的Bode图:用MATLAB绘制的奈氏图如下图33?g所示,其程序如下: sys=tf([1],conv([6 1],[6 1]));margin(sys);figure . . 图3 三:对B容器的液位分别设计:P,PI,PD,PID控制器进行控制 PID控制的原理和特点 (1)P控制:取P=9; I=0; D=0; (2)PI控制:P=6,I=0.4,D=0; (3)PD控制:P=9,I=0,D=5; . . (4)PID控制:P=5,I=0.3,D=4; 四.系统极点配置在-1+j; -1-j . . ?H(S)K2?)?G(S 根据传递函数 2)S?U(1S?T?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