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3.1】手机管理(标注版).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考精品讲义 用“教育思维”管好校园手机 近些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日 益强大,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并由此引发了学生沉迷于 手机游戏、干扰课堂秩序等一系列问题,加之青少年近视率的居高不 下,使很多人将目光聚焦到手机上。是全面封禁还是合理引导,是刚 性约束还是柔性管理?围绕权利与秩序、规定与情理、被动或自觉, 小小的手机引出困扰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大课题。在国际上, 尽管包括英国、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进行立法尝试,但并未完全达 成共识。是因势利导还是一禁了之,成为考验学校和教师理念与智慧 的考题。 应该看到,数字化、智能化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但心智尚未成熟、 自制能力仍相对较差的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利弊参半。其利,一 目了然。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学生借由智能手机可便捷地获取各类 资讯。教、学、评、测等环节均可基于实时反馈和数据分析及时完成, 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推动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其弊,也清晰 可见。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成了校园里的“低头族”,分 散了注意力、干扰了教学秩序、影响了视力和身心健康。更为严重的, 还有部分学生因沉迷网络世界导致心理疾患,或受不健康内容的诱导 误入歧途。 正是因为看到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另一面”,去年8 月,教育部 等8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 1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公考精品讲义 明确要求“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 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山东等地也出台相关规定,禁止中小学 生带手机进校园。种种举措,都是为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所做的努力。 与此同时,如何更好地兴利除弊,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进 行柔性引导。 一方面,学校和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制定使用规范等,培养 学生的契约精神、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同时, 积极使用各种互联网平台和应用程序进行教学组织与教学反馈,主动 引导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并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关注,将学生的注意 力从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中“抢”回来。另一方面,家长应身体力行, 既要做合理、适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垂范者,也要在家庭教育中多陪伴、 不缺位,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与性格养成的良师益友。同时,广大APP 开发者和互联网平台也要以最大的责任心提供优质内容,让学习软件 与程序更有趣、更有益。 教育之难,难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以教育的维度来思考校园 中的智能手机问题,需要在局部禁止的基础上,多些关怀的温度和智 慧的力量,让未来一代在拥抱未来智能化数字世界的同时,也能拥有 明亮的双眼和美好的心灵。(via 人民网) 2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公考精品讲义 管理“屏幕时间”是必修课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不断普及,儿童首次接触手机、平板电脑以及 电视等“屏幕”的年龄逐渐降低,对孩子的“屏幕时间”进行限制的 呼声也随之升高。 3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公考精品讲义 无节制“屏幕时间”带来的生理影响和心理影响,在不少国家都 成为问题。比如,英国电信局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些孩子认为出 门交友“太费力气”,不如在家看视频。毫无疑问,如果任凭沉溺于 “屏幕时间”的惯性最终使孩子们不仅视力受损,还降低了交流欲望, 就有可能催生心理健康风险,进而衍生出人们不得不认真对待的社会 问题。 一些国家出台的相关建议,折射了人们对“屏幕时间”的戒备。 美国儿科学会2016 年即建议,1 岁半以下的孩子应杜绝“屏幕时间”, 两岁至5 岁的孩子应限制在每天

文档评论(0)

5844763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