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方法精讲-言语1.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法精讲-言语 1 (笔记) 【说在课前】在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非常重要,如:在国考中,无论是副省级还是地市级都会考查 40 道题目,题量占比都很高;在题型上都会考查片段阅读、语句表达、逻辑填空。与此同时,副省级还会考查篇章阅读,后面专项课程会对此作详细讲解。方法精讲课所讲授的内容无论是地市级还是副省级均会考查。 本节学习任务: 1.授课内容:中心理解题(转折关系、主题词、因果关系) 2.时长:2.5 小时 3.对应讲义:4 页~15 页 4.重点内容: (1)转折、因果关联词及重点位置 (2)逆向思维的用法 (3)主题词的特征 (4)中心理解题正确及错误选项的特征 【注意】课程安排: 1.方法精讲共有六节课,前三节课主要讲解片段阅读题,包括中心理解题和细节判断题,后三节课主要讲解语句表达和逻辑填空题。 2.本节课主要讲解中心理解题中的转折关系、主题词和因果关系。 3.言语理解与表达有三章内容: (1)片段阅读: ①中心理解题,考查的核心和关键; ②细节判断题,考查得比较细; (2)语句表达: ①语句排序题; ②语句填空题,在文段中划一条线; ③接语选择题,问接下来会论述的内容。 1 (3)逻辑填空:题量较多,且会运用到前面中心理解题中的思维和方法,故大家一定要学好第一章的内容。 第一章 片段阅读 【注意】第一次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1.转折、因果关联词及重点位置; 2.逆向思维的方法; 3.主题词的特征; 4.中心理解题正确及错误选项的特征,老师会在课堂上进行总结。 解题顺序: 提问—文段—选项 【注意】中心理解题会分两节课进行讲解,无论是中心理解题还是细节判断题都会给出一段文字和四个选项,很多没有学过做题技巧的同学会先读完文段,然后读提问方式,接着看选项,而且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多次反复阅读选项与文段。以后我们在做中心理解题时,一定要纠正这种错误思维,应先读提问方式,明确题目类型,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文段,如:提问方式要求找文段的中心,返回文段找中心,再选择对应的正确选项。 第一节 中心理解题 【提问方式】 2 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 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观点是……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注意】 1.提问方式,如: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观点是……;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是……;看到这些提问之后要读文段、找中心。 2.大概在五六年前,主旨题和意图题解题思路略有不同,但现在二者均归类为中心理解题,解题思路相同。 解题思路: 1.重点词语 2.行文脉络 【注意】中心理解题解题思路: 1.重点词语:详细了解文段中的重点词语,课堂上重点讲解三类: (1)关联词,如“虽然……但是……”中“但是”有提示重点的作用; (2)主题词,正确选项应包含文段的主题词; (3)程度词,如:最核心、最根本,起加强语气、强调的作用,可提示文段重点。 2.行文脉络:即作者写作的思路,如: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分分。 3.两种方式如何使用:要将两种思路结合使用,如此才有利于快速定位文段的核心内容,即要“两手抓”,这样才能抓得快、狠、准。 一、重点词语之关联词 1.转折关系 标志词: 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 ……不过…… 3 ……然而…… ……却……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 …… 【注意】转折关系: 1.标志词如:虽然……但是……、尽管……可是……、……不过……、…… 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 2.转折之后是重点,如:虽然某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依然单身,“但”所引导的转折之后的内容是重点。 3.看到转折词切忌立刻使用,要结合行文脉络进行分析。 理论要点: 转折之后是重点 【注意】转折之后是重点,转折之前非重点。 例 1(2017 吉林) 古人形容漂亮可以用“貌比潘安”“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古人形容人难看可以用“东施效颦”“獐头鼠目”,我们只会说“矮穷矬”“颜值低”;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也许这种对比有些极端,但如果有一天你张口闭口只会习惯性地说“高富帅”“矮穷矬”,就会遗失了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语言财富。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流行语威胁传统语言财富 B.语言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 C.古汉语已经被大众所厌弃 D.用流行语说话更简单直白 【解析】1.课上答题正确率为 90%,易错项 B 项,“意在说明”为中心理解题。前文“古人……有些极端”论述了古人与现代人在语言使用方面存在的不同,后文“但”表转折,转折之后为重点,强调若整天说流行语会遗失宝贵的语言财 4 富,A 项“威胁”对应文段的“遗失”,符合文意,当选。B

文档评论(0)

zhengqang-w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