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分析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分析报告 2020年7月 前言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我们认为未来十年 是国产 新医疗器械的黄金发展时期。从内因来看,随着我国医药、机械、电子 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国产医疗器械不断实现技术 新,逐步突破多项技术壁垒 ; 在配套产业链方面,我国已经形成多个专业化产业集群,供应链上游原材料国产 比例持续提升,为企业控制成本、扩大生产规模 造了条件。从外因来看,在医 保控费、分级诊疗以及国家对于国产 新器械加大支持力度的政策环境下,国产 医疗器械有望加速进口替代以及行业集中度提升,国产龙头有望借机实现逆袭 ; 资本市场对医疗器械的投资意向上升,大量资本流入医疗器械行业,形成了我国 较为活跃的医疗器械投融资以及并购市场,驱动行业加速 新与升级。从估值方 法看,医疗器械板块中优质的产品管线,也会类似于创新药,开启 pipeline 估值 法,器械估值体系有望重塑。 从 2019 年初开始,我们便开始对医疗器械行业进行系统性地研究,无论是20 19 年3 月发布的 《黄金十年,谁执牛耳- 医疗器械》,还是2020 年 2 月发布的 《规则趋于重构,龙头即将腾飞-高值耗材带量采购政策专题研究》, 两篇深度报告都从行业趋势、宏观政策等层面阐述了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潜力。 2020 年4 月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我们又针对抗疫新需求之呼吸机、新冠检 测行业分别发表 《呼吸机行业面面观—抗击新冠疫情系列报告之一》、《新冠检测 全景分析—抗击新冠疫情系列报告之二》专题报告,持续跟踪医疗器械行业的热 点投资领域。 毋庸置疑,从2016 年开始,市场上对于 新药的研究层出不穷,投资者对于 新 药的临床试验、审批、定价、招标等流程了解比较充分 ;然而市场上几乎没有对 于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专利、审批、定价与招采等流程较系统的研究,我们发 表这篇深度报告,旨在对于医疗器械的上述流程进行全面阐述和系统性梳理,以 便更好地把握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机会。 1、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流程追溯 1.1、医疗器械注册流程 在我国,医疗器械的注册流程可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注册申报资料准备阶段, 主要包括分类、注册检验、临床评价等环节 ;二是审评审批阶段,主要包括注册 申报受理、审评审批、发补、拿证等。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后,还可能需要进行注 册延续、注册变更等过程。 医疗器械分类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 15 年发布的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为了保证医疗器 械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由低到高,管理类别依次分为第一 - 4 - 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应当根据医疗器械的预期目的,通过 结构特征、使用形式、使用状态、是否接触人体等因素综合判定。2017 年,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修订了《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目录对具体产品的管理 类别做出了规定,自20 18 年8 月1 日起施行。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 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其风险程度较低,例如手术刀、组织剪、止血钳、 鼻窥器、手术刀柄、手术帽等。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 医疗器械,具有中度风险,包括电子听诊器、心电图仪、电子血压计、脑电图机 等。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具有较高风险,对其安全性、 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例如超声刀系统、电动吻合器、脑立体定向仪、 冷冻消融针、宫腔电切内窥镜等。 一般来说,第一类医疗器械实施备案管理,第二、三类医疗器械则实行注册制管 理,获批注册后方可上市销售。具体的管理政策方面,国产第一类器械向设区的 市级药监部门提交资料即可 ;国产第二类器械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 监部门进行审评审批 ;国产第三类和所有的进口产品则需要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 局申报。属于 新、优先或药械组合的产品在办理进入相应流程后,可随即进行 产品类别判定。 表1、三类医疗器械对比 资料来源 :NMPA ,市场研究部 注册检验 根据20 14 年 10 月1 日起施行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申请第二 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应当进行注册检验。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应当依据产品 技术要求对相关产品进行注册检验。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因此无需进 行注册检验,但备案人可以提交产品自检报告。 医疗器械的注册检验准备资料包括 :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相关

文档评论(0)

177****92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