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课程论与教学论.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课程论与教学论 第一节 教学论与课程论关系的研究 ? 一、大教学论观 ? 大教学论观从教学论的立场出发,主张将课程视 为教学内容,把课程理论当作教学理论的一部分。 这是一种传统的观点。 ? 其形成原因除历史因素和受前苏联影响外,在中 国还存在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 ? 如王策三的《教学论稿》 ;李秉德教授主编的 《教学论》;吴杰教授主编的《教学论一一教学 理论的历史发展》;吴也显教授在《教学论新 编》。 二、大课程论观 ? 课程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教学是不能分离的, 课程作为一种教育进程包含了教学过程。课 程的属性和类型是多方面的,不仅包含了各 类课程,而且也包含各类教学,包括课堂教 学、课外教学、模仿教学、陶冶教学等等。 ? 大课程论超越了课程就是教材的观念,扩大 为课程材料包括课程原理、课程计划、课程 标准、课本、教学指南、教师指导、补充材 料、课程包 ( 多媒体课件 ) 等。 三、一体化的观点 ? 课程论与教学论两者密不可分,不能孤立 地存在,必须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 ? 课程与教学研究相分离的原因,是工业社 会“科技理性”支配下教育“科层化”和 “制度化”的结果。 ? 应当以“解放理性”取代“工具理性”, 将理解活生生的教学情境置于研究的中心。 这样,才有可能打破课程与教学的界限, 使课程与教学的界限再一次模糊和融合起 来。 四、并列论的观点 ? 课程论与教学论应是教育科学下属的两个独立分 支科学,各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不同的特点,构 筑理论体系的相关概念也不相同,需要分别进行 深入研究。 ? 课程论研究各种形式的课业及进程,教学论研究 教与学;课程论涉及课程研制、课程标准、课程 管理、课程评价等核心概念,教学论涉及的是教 学目的、内容、方法、过程、组织形式及教学评 价等核心概念。 第二节 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 ? 一、教学论与课程论不是平行发展的 ? ( 一 ) 教学论是较早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 ? 早在 17 世纪,以特拉克发表的《教学论》与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诞生为标志,教学 就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至今已有 400 年历史。 ? 1918 年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课程才成 为一门独立研究领域。 ( 二 ) 教学论理论体系较课程论完善 ? 教学论不仅对自身各种规定性进行了研究, 而且对教学论的元理论也有诸多探讨,教学 论本身体现了既分化又融合的发展趋势,教 学论框架基本确定 。 ? 课程论对其研究对象、内容等规定性研究尚 不十分深入,课程元理论的研究更为薄弱, 其体系框架远不如教学论成熟 。 ( 三 ) 数百年间课程问题均是含于教 学论之中 400 年间, 课程是指实践中的科目或形态,课程是以教 学内容或学习经验身份作为教学论的研究范 畴之一的, 即是在教学论视角下,研究课程的内容、形 式和类型的。 ? ( 四 ) 教学论较课程论根基厚实 ? 课程概念解释至今未得到广泛接受的定义, 而对教学概念的定义有相对共同倾向性的 认识;教学论较课程论根基厚实一些。 二、教学论与课程论是独立平 行的两个分支 (一)课程与教学研究对象及理 论体系的相关概念不相同 ? 从科学视角来看,因为课程与教学研究对 象及构筑理论体系的相关概念不相同, ? 前者研究各种形式的课业及进程,而后者 研究教与学; ? 前者涉及课程研制、课程标准、课程管理、 课程目标和课程评价等核心概念,而后者 涉及教学目的、内容、方法、过程、组织 形式及教学评价等核心概念。 (二) 理论基础不同 从理论基础上讲, 课程的内容与方向在相当程度上受 哲学 及相 关学科,诸如 文化学、社会学和心理学 等一 级学科的直接统摄; 教学论则与此类学科的关系较为间接,它与 学习理论、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等二级 学科关系紧密。 (三)内容不属同一范畴 ? 从内容来源上讲, ? 课程论内容直接从人类已有的文化成果中 取舍而来,这些内容虽然都是教育内容, 但不全是教学内容。 ? 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材中,是对课程中 系统化、体系化了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 质及规律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浓缩和提炼。 (四)影响因素不同 ? 从影响因素看, ? 课程的编制和发展主要受较高一级规律的制 约, ? 教学过程的规律不是课程的决定性因素。具 体地讲,课程编制和改革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 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它直接反映和 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 学校的培养目标等。 ( 五 )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