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docVIP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绕不开的关键环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收入的“兴农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弄明增收的重要渠道。这符合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符合我国的国情。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实现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理论特征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一些建议与意见。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水平的提高,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流入工业和城市,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效应。从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民工潮”到去年各地相继出现的“民工荒”,表明了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当前,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转移问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现代经济部门,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我们有必要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9.4亿的农村人口中,仅剩余劳动力就高达1.2亿,而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得不到转移,滞留在农村,一个人的活几个人干,僧多粥少,劳动生产率必然低下,农民自然富不起来。因此,只有把一些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转移出去,把农村劳动力的总量降下来,农民才能走上富路。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怎么多 在农村,人们视土地为生命,靠土地维持生存。但这些年来,农村人口逐年增多,而耕地相应减少,加之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单纯靠土地创收却难以维持生活。那么,在农村为什么会有哪么多的剩余劳动力。1、劳力多土地少“多”出来的。我国农村户均4口人,人均土地1.98亩,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特别是土地政策30年不变,农民承包的土地多少不等,有的农民没有承包田,只靠少量的口粮田维持生活,一些农民是有田不够种,甚至无田可种,有劲无处使,“英雄没有用武之地”,出现了大批剩余劳动力。 2、时间多农活少“闲”出来的。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忙时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早上三点半,中午嘴嚼饭,晚上看不见”。闲时是“打正月,闹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一年活半年干。新技术的应用,更省时省力,过去农村要铲、趟三遍地,现在用“除草剂”取而代之。真是:“三个月种田,三个月过年,三个月干闲,剩下三个月是:干点家务就闲谈”。剩余劳动时间较多,农闲时大量劳动力无活可干,成为剩余。 3、投入多收入少“逼”出来的。农民种地的投入大,成本高与产出低,效益差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入世后对粮食市场的冲击,加之国家对粮食保护价逐步取消,粮价下调,种粮的收入明显减少,迫使农民不得不走出黑土地。 4、粗种多精作少“挤”出来的。近些年来,针对农业的实际,各级政府再三强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但在一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步子缓慢,效果不好。一些农民还是“留在黑土地上不走,抱着大苞米不放”,还沿用“顶浆打垄刨埯沾,全靠美国老二铵”的种地方式,他们只图省工省力,粗种薄收,不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人为地造成了劳动力剩余和劳动时间的剩余。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什么难转移 一些农民知道靠有限的土地挣不了几个钱,也懂得出去闯荡才能走上富路。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有的农民一辈子都要守着那一亩三分地,他们不想离开黑土地去冒险,不愿转移,也不敢转移,一句话就是“怕”字当头。 第一,安于现状,不想转移,怕打破宁静的生活。尽管改革开放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两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他们习惯于“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的生活。安于现状,守摊吃饭。不想去闯,去试,去摸着石头过河。就是石头露出了水面也不敢去踩,怕石头踩不稳,又怕溅到脚上水。坐岸观水,总想等桥修好了再过河,可真等桥修好了就什么都晚了。他们怕过漂泊的生活,满足于“有吃有穿,房子是砖,吃莱不用买,烧柴不上山”的现状。不想走出家园,怕改变生活习惯,怕打破宁静的生活。他们求稳怕乱,不愿离开温暖的家,不愿离开世代生活的土地。 第二,胆小怕事,不敢转移,怕带来麻烦。在农村,由于教育、文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落后,使一些农民想出去挣钱,但对陌生的世界却不敢去闯。尽管现在的城里人已经忘记了他们给农民

文档评论(0)

120537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