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新闻报道理性与境界.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追求新闻报道的理性与境界--从一起新闻官司谈起 蔡雯(2003-03-18)   去年岁末,北京青年报因质疑西安翻译学院一位大三女生被一合资企业以 40 万年薪预聘的新闻报道而 引发的官司被判败诉,报社不服判决,官司还将打下去,质疑报道也在继续进行中。这一事件引起了业内外 人士的关注,也带给人们很多的思考。 事件经过是:2002 年 6 月 12 日,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头条发了一条消息:由中国贸促会组织的以世界500 强 为主体的 41 家大型企业组成的 “中国西部人力资源考察团”6 月 10 日到陕西省考察。41 家跨国公司以年薪 5 万元到 50 万元不等,在西安翻译培训学院招聘了 200 余名学生。由于西译的应届生已在 5 月份被抢聘一 空,所以世界 500 强企业只能预定该样大三的学生,其中中澳北京菲达乳制品有限公司以年薪 40 万元预定 了该校大三女生郝媛。该报道发表后,北京青年报先后于 6 月 17 日、19 日、24 日发表了题为《质疑大三女 生年薪 40 万》、《 “大三女生年薪 40 万”有误》、《人才价格乱乱乱》等追踪报道。报道指出,所谓以世 界 500 强为主体的 41 家大型企业组成的 “中国西部人力资源考察团”并非由中国贸促会组织,招聘会主角 之一中澳北京菲达乳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锐光也对预聘西译大三女生一事予以否定,陈对记者说: “我都 不知道这事是怎样编出来的?”与北京青年报一同质疑此事的还有中国政协报、当代女报等媒介。在这些质 疑报道发表后,西安翻译培训学院一方面在全国数家媒体上刊登 “授权律师声明”以维护自己的名誉,同时 将北京青年报、当代女报及有关记者告上法庭,认为这些媒介的报道对自己的名誉进行了侵犯,请求法院判 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令其在同等的版面位置上为原告恢复名誉,同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100 万元。经过 法庭举证质证,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判决,北京青年报败诉,须在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并作经济赔偿。 北京青年报诉讼代理人及相关记者表示,对这一判决结果不能接受,准备上诉。   上述这一事件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并不是这场官司的过程或结果,倒是这些引起官司的新闻报道中表现出 的新闻价值观和新闻报道的思路。显然,北京青年报等将报道的重点放在 “大三女生年薪 40 万”这一新闻 事件是否属实这一点上,对事件过程及其内幕的调查,是记者着力做的事,也正是这一调查的结论引发了被 报道对象的不满和诉讼。不能否认,一位民办大学的大三女生能够被跨国公司以年薪 40 万预聘确实有些出 乎人们的意料,这种 “反常性”的事件本身是有新闻价值的,对这种 “反常”的质疑也是有新闻价值的,无 论质疑的结果如何,事件本身的 “反常”都足以激发人们的普遍兴趣,对 “反常”的质疑能够满足人们的好 奇心。然而也不能否认,从质疑报道的信息内容考察,由于重点放在对事件本身的真假及细节的查证上,话 题没有超越事件本身的过程追究,因而虽然能够让读者了解事件的真相,却不能引导读者看清这一事件在错 综复杂的社会发展系统中的深层价值,以及在这种 “反常”的表相背后所隐藏的必然的规律、值得反思的问 题、乃至一种社会变动的趋势。   在国内媒体有关 “大三女生年薪 40 万”的新闻中,也有过另一种思路和内容的报道。羊城晚报 2002 年 6 月 16 日在 “成长焦点”专栏中刊出《大三女生 40 万年薪引发 “地震”》,没有从对这一事件本身证实 或证伪上做文章,而是关注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应,如 “40万刺激众多学子”、一位随团采访的记 者认为 “40万年薪有违常规”、一位大学教授认为 “负面影响大于正面”等。这一报道从另一个层面上向 人们展示了新闻事件的社会影响。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相关报道是中华新闻报在 2002 年 7 月 27 日推出的一个 专版,主题为《西译大三女生的薪四十万引爆华夏》,刊登了四篇稿件,头条是对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 的观点性报道《丁祖诒:民办高校毕业生为什么就不能拿40 万元年薪?》,还有一篇长文《 “大三女生年 薪 40 万”引发一场官司六宗疑问》,提出了以下问题:四记闷棍让我们受到多大的伤害?为什么非要弄真 成假?缘何 40 万年薪莫名惊诧?难道只有重点大学生才能拿高薪?民办高校何时才能迎来春天?新闻媒体 应该怎样看待新生事物?另外还有两篇评性的文章,一篇是中华工商时报一记者写的《为何不能是“西译”》, 另一篇是科技日报一记者写的《为民办教育说句话》。从这些稿件的题目可以看到,这个专版的立场和导向 是很明确的。此外,在《编者的话》中还透露了这样一些信息: “美国《世界日报》、《亚洲华尔街日报》、 香港《民报》、《镜报》、凤凰卫视、《大

文档评论(0)

LF201908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