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模板.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目前,正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 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 教学,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努力进行教学改革, 学生爱学 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 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 要想使语 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 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 “费 时多而收效微” 的低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提高初中阶段的 语文素养,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 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的基本特 点。” 课程标准的这段话意思明确: 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 性的统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 课文条分缕析, 弄得支离破碎, 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 语 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 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所以,语文课不受 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 学目标的突出地位, 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 充分展示语文 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 1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 不能 忽视其工具性, 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 语文学科的 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 是高度统一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 语 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 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 而不是游离 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 淡化知识。 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 文人文精神的挖掘, 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 几乎没有提及, 有 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 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 “出彩”的 “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 教学形式变化多样, 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 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 揣摩品味, 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 没有了 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 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 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 语文训练为代价。 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 扎扎实实抓好语 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 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 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要正确处理自主学习和主导作

文档评论(0)

wanggx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