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文言文阅读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螳螂捕蝉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一:螳螂捕蝉 (含答案 )】 点的词 1、其上有蝉( ) . 2、蝉高居悲鸣饮露()( ) 3、)委身( )委( )附( ) 4、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 ) .. 5、()延( )( ) 6、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 )( )()( ) .... 7、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 二、翻译句子 1、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2、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 3、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三、阅读理解 1、“蝉 ”不知螳螂在其后的原因是什么?以此类推,它们(螳螂、黄 雀)各自犯 了怎样的错误? 2、说说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个成语的讽刺意义。 3、这则寓言它借只专心关注眼前利益而不顾身 陷危险之中的故事,告诉我们 四、文学常识 《螳螂捕蝉》选自 ,作者是(时期) (人 名)。 答案 一、1、它,指树 2、停留,止息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 3 、 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弯曲身子 委缩 即“跗”,脚背 4、捕 捉 同“旁”,旁边 5、伸长脖子 延长,伸长 弹弓和弹丸 6、都 必须, 一定 眼前 利益 7、顾及,考虑 祸患,灾难 二、1、蝉一边喝水一边放声歌唱,却不知一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2、螳螂缩着身子,弯起了前肢,想抓住蝉后把它吞掉。螳螂正要吃 蝉,却不知黄雀在它背后。 3、这三个都在贪图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及身后潜伏着祸患。 三、1、只顾眼前的利益 他们各自犯了 “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 后潜伏的危机 ”的错误。 2、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防备后患的人。 3、蝉、螳螂、黄雀后患 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不能鼠目寸光,利 令智昏,而应该瞻前顾后,通盘考虑。 四、《说苑 .正谏》 西汉 刘向 【篇二: 8 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 螳螂捕蝉的翻译 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臣子说: “敢有劝阻(我攻打楚国)的, 我就处死他! ”有一位年轻的侍卫官想劝谏而不敢,于是就藏着弹丸, 在后园绕来绕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就这样一连三个早晨。吴 王说: “你过来,为什么自寻苦恼,把衣服弄湿成这样。 ”他回答说: “园中有树,树上有蝉,蝉高高地呆在树枝上,叫声很悲饮着露水, 不知道螳螂就躲在他的身后呀;螳螂弯曲着身子紧贴在树枝上,要 想捉蝉,而不知道黄雀正躲在身边;黄雀伸长脖子,想啄螳螂,而 不知弹丸在它的下面呢。这三个东西都想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而 看不到它们身后的隐患呀。 ”吴王说: “好啊! ”于是就停止了出兵。 说明: 刘向编纂的两部记述古代历史故事的书。其中收集了大量的故事传 说和寓言。譬喻贴切,鲜明生动,寓理于事,有很强的说服力。 《螳螂捕蝉》》这一故事,警告那些鼠目寸光,毫无远见,只顾眼 前利益,而不顾身后之祸的人。 1、出自文言文的螳螂捕蝉的成语是什么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其中的寓意是 指人目光短浅 ,没有远见。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 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2、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⑵不能见利而忘害, 居安而忘危。⑶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3、少孺子怀丸操弹 ,游于后院 ,露沾其衣 ,如是者三旦 ,他这样做的目的 是什么 答案:以奇怪的行为引起吴王的注意,引出进谏的话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三者皆物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 后之有患也。 ” 答案:这三个东西,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 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 二、 鹬蚌相争 翻译: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了燕国,去劝赵惠王说: “臣这 次来的时候,(我)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 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 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 ’河 蚌也就说: ‘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 ’两个谁也不 肯放。打渔的人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 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 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 “渔父 ”那样的角色。所以(我) 希望大王好好地考虑考虑。 ”惠王听了,说: “对啊! ”便停止了(攻 打燕国的行动)。 1、 苏代为赵惠王讲述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从这个故事的前后背景看,苏代是要通过这个寓言告诉赵惠王,燕 赵两国共同的敌人是秦国,如果赵国征伐燕国,结果很可能是两败 俱伤,而秦国很有可能趁虚而入,进攻赵国,因此赵国不应当攻击 燕国,而应当联合燕国,共同抗击秦国。 2、 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常用来比喻什么?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 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3、这个故事说

文档评论(0)

152****6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