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倒增产剂在水稻上的应用调查.pdf

新型抗倒增产剂在水稻上的应用调查.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抗倒增产剂在水稻上的应用调查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单产水平的提高和气候等因素的 变化,高产与倒伏的矛盾已成为限制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因 素之一,因此,抗倒伏成为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和高产研究 的热点。植物激素作用机理的研究和作物化控技术的发展, 为水稻抗倒伏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矮壮素等季胺盐类、烯 效唑和多效唑等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分别控制赤霉素 (GAs) 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环化和氧化位点,有效抑制 GAs 的 生物合成,降低节间的 GAs 含量,从而抑制水稻节间伸长, 降低株高和增强后期抗倒伏能力。但近年研究发现,多效唑 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对环境和后茬作物不安全,因而限制 了其在水稻上的应用。烯效唑的生物活性为多效唑的 8 - 10 倍,降解也比多效唑快,目前已逐渐替代多效唑。中国农业 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利用烯效唑与矮壮素控制赤霉素 生物合成途径的原理及增效作用,研制了安全、高效的复合 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30% 矮壮素 ·烯效唑微乳剂,并已获得农 药临时登记 (L 。本研究以黑龙江寒地水稻为材 料,结合全国多点试验结果,探讨该调节剂对水稻抗倒伏性 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l、实验地情况:试验地为八五一一农场第一管理区一作 业站 5 号地,沙壤土,有机质含量 4.2% 。种植水稻品种为 垦鉴稻 6 号,一代良种,育苗标准机插中苗, 4 月 12 日播 种, 5 月 16 日插秧。 2 、实验处理: 处理 1 :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 7 月 8 日每亩 60 毫升,兑 水 15 公斤喷施。 处理 2 :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 7 月 8 日每亩 80 毫升,兑 水 15 公斤喷施。 处理 3 :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 7 月 8 日每亩 100 毫升, 兑水 15 公斤喷施。 对照:喷施 15 公斤清水。 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各处理均为 3 亩不设 重复。在水稻始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观察长相长势记录 在案,收获前各处理区内采用对角线法 5 点取样,每点 1 平 方米室内考种。 二、结果与分析: 由表一:可以看出水稻施用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后,处 理 l 在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别比对照生育期提前 lm2 天,处理 2 和处理 3 在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别比对照 生育期提前 3--4 天。各处理植株高度分别比对照高 2.3-6.2 厘米。处理 1 收获前倒伏情况比对照低 3.1% ,处理 2 和处 理 3 没发生倒伏。 由表二:可以看出水稻施用新型水稻抗倒增产剂后,株 高差异显著,平方米穗数和和粒数差异不显著,结实率提高 2--4% ,差异显著,产量增加 12-44kg ,以处理 2 产量最高, 以次是处理 3 、处理 4 最后是对照。 三、结论: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植株高度,特别是与基部节间长度有 密切关系。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倒伏指数与株高呈显著或极 显著正相关;抗倒伏能力与基部节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基 部节间长的品种易发生倒伏,而穗下节间长度对抗倒伏能力 影响不大。施用 30% 矮壮素 烯效唑微乳剂能够显著增粗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