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布垭水电站防渗帷幕设计与现场施工优化.doc

水布垭水电站防渗帷幕设计与现场施工优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4 水布垭水电站防渗帷幕设计与现场施工优化 1.工程概况 水布垭水电站位于xx中游河段,隶属xx省xx 族自治州xx县境内,是xx流域梯级开发的龙头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面板堆石坝工程,其最大坝高233m,正常蓄水位高程400m,装机容量1840MW,总库容43.12亿m3。 大坝建于岩溶化程度较高、地质条件复杂的石灰岩地区,岩溶防渗处理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之一,采用以帷幕灌浆为主、并结合岩溶清理回填的综合性防渗方案。设计防渗线路长2588.3m,防渗面积44.14万m2,灌浆进尺39.2万m。 2.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层岩性 坝址区地层产状平缓,岩层走向320°~340°,倾向上游偏左岸,倾角5°~14°,与河谷斜交,交角50°~70°。穿过防渗帷幕的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栖霞组(P1q1-15)、马鞍组(P1ma)、石炭系黄龙群(C2h)、泥盆系写经寺组(D3x)、志留系纱帽组(S2sh)等,其中: 茅口组灰为厚层块状灰岩,岩厚约70m,属强岩溶化岩层; 栖霞组灰岩厚192m~241m,分15段,岩体软硬相间,中至厚层灰岩与炭泥质生物碎屑灰岩不等厚互层,其间多层面、多剪切带。其1~3段为弱-极弱岩溶化岩层,4~15段为强—中等岩溶化岩层; 马鞍组(C2h)上部为煤系地层,下部为厚薄不均的砂岩、石英砂岩; 黄龙群组(C2h)地层由岩相厚度变化较大的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砂岩组成; 泥盆系写经寺组(D3x)、志留系纱帽组(S2sh) 地层厚度巨大,主要砂页岩等碎屑岩地层组成,是可靠的相对隔水层。 2.2 地质构造 ⑴ 断层 穿过防渗帷幕的大小断层约有100余条,以高倾角发育为主,约占68%,缓倾角断层仅占13%;断层按性状可分为溶蚀性、非溶蚀性两类,溶蚀性断层约占10%。规模较大、贯穿连通性好的断层主要有F2、F3、F12、F13、F14等,其中: F2断层是坝址区规模最大的断层,展布于右岸帷幕端头一带,其断层错距达110m,发育宽度达30余m,长度大于2km,顺断层溶蚀强烈,并伴有大规模溶洞发育; F3、F12、F13断层穿过右岸防渗趾板,沟通库内、库外; F14断层分别穿过左、右岸趾板,与帷幕线交角小,在左岸防渗趾板280m高程以下,以F14断层发育为主形成扫帚状断层密集带。 ⑵ 裂隙 裂隙以高倾角发育为主,约占85%,中、缓倾角裂隙各约占7%。裂隙以方解石脉充填为主,裂面平直闭合居多,一般胶结紧密,性状较好,少数有溶蚀现象,但在断层影响带、洞穴系统部位,裂隙溶蚀较强烈,张开度有所增大,宽度可达cm级,多充填黄泥或泥钙质。 ⑶ 间剪切带 在三友坪向斜形成过程中,相对软弱的岩层顺层挤压错动形成了一种重要的地质构造形迹――层间剪切带,根据破坏特点,层间剪切带可分为两类:Ⅰ类剪切破坏充分且发育完善,主要有151#、131#、121#、101#、081#、031#、011#等;Ⅱ类剪切破坏不充分、发育欠完善,主要有141#、122#、111#、091#、071#、061#、051#、041#等。层间剪切带大多结构松散,呈泥化条带分布,抗冲蚀性差,其渗透系数多在10-5~10-3cm/s之间,破坏比降12~20.5,在高压灌浆作用下易发生水力劈裂。 2.3 岩 溶 坝区高程320m以上岩溶发育强烈,且溶洞规模较大,属强岩溶区;高程250m~320m之间岩溶发育强度明显减弱,溶洞规模也相对减小;高程250m以下岩溶不发育,仅近岸地带有溶蚀性裂隙发育。溶蚀下限绝大多数位于栖霞组第3段(P1q3)以上,位于其下的极少,仅见于河床和近岸地段,最低溶蚀下限高程为109.82m。岩溶形态各异,以黄泥充填为主,溶沟、溶槽、溶缝、溶洞、落水洞等各种类型发育齐全,溶洞断面宽窄不一,一般宽2m~5m,高10m~30m,大者宽20m~30余m,体积数千m3甚至上万m3。 防渗帷幕遇到的岩溶管道系统共有8条,左岸6条,右岸2条,其中以左岸邹家沟左侧发育的Ⅰ号岩溶管道系统规模最大,其长度大于1.9Km,体积数十万m3,属暗河地下管道系统,枯季流量约418L/min,雨季流量达2m3/s。 3.防渗帷幕设计 ⑴ 防渗方案 尽管坝址区岩溶化程度较高,但坝基及两岸山体深部有防渗性能可靠的泥盆系写经寺组(D3x) 和志留系纱帽组(S2sh)等巨厚的相对隔水岩层出露,且向两岸延伸的出露高程均达坝顶高程409m以上,可实现全封闭式防渗,因此预可研设计阶段采用以写经寺组(D3x)砂页岩层作为防渗依托的全封闭式防渗方案。工程实施阶段,通过对栖霞组第三段厚层灰岩(P1q3)岩溶发育强度、岩体自身防渗性能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在确认该段灰岩也是可靠的相对隔水岩层的基础上,防渗方案调整为河床接写经寺组(D3x)砂页岩层、两岸山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