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优质教学课件 第6单元 22《孟子三章》(共3个课时 75张PPT).pptx

部编(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优质教学课件 第6单元 22《孟子三章》(共3个课时 75张PPT).pptx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时22 《孟子》三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 CONTENTS 教学目录01学习目标02新知导入03助学资料04预习思考05初读课文0706跟踪检测精读课文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及其作品,把握古代议论类散文的特点;识记、积累常用的文言词句。(重点)2.掌握古今异义词,学习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难点)3.正确理解并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人才要在艰苦中造就。 新知导入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他反对不义的战争,主张君主要广施“仁政”。他的这些主张,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发展和谐社会是有其进步意义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宣传其政治主张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助学资料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曾一度为齐国客卿。当时天下以互相攻伐,富国强兵为能,因此视其主张为迂阔,远离实际,不予采纳,因此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成就。他退而讲学、著述,他的学生们记录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篇。助学资料作者简介《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预习思考城:内城。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池:护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利:坚固锋利。米粟:指粮食。多:充足。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理解词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读探究时解决。1.画出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初读课文朗读指导注意排比对偶句的朗读节奏:(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地理上的有利形势宜于做某事的气候条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人心归向,上下团结及,比得上外城围内城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句首语气词得到,获得这样,却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泛指武器装备指装备精良城墙护城河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大米和小米。泛指粮食。放弃离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因此,所以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同“叛”,背叛归顺,服从初读课文疏通文意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精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任。)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到……去。)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地域。)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因婚姻或血统联成的关系。)精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2.通假字亲戚畔之(同“叛”,背叛。)3.词类活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精读课文分析讨论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最重要的是什么?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是人和。精读课文分析讨论为了引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提出的?例一:城环而攻之不胜——突出地利的重要性(从进攻一方而言)例二:城高兵利粮足不守——突出人和的重要性(从防守一方而言)精读课文分析讨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是作者的观点,哪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gyan19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