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野先生教学设计许.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 1藤野先生教学设计许   教学目的: 一、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领会各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启发兴趣,引入课文。 今天学习鲁迅先生散文《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试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回忆儿童时期的生活。这一篇回忆青年时候东渡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于1926年。写的是青年时候的事(1904年)。出示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和1926年在厦门大学任教时的照片,使学生加深对“朝花夕拾”的理解。 这篇文章如作者自己所说,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二、检查预习。 1.请同学质疑。 2.这篇散文以什么为顺序来记叙的?以什么为中心来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以时间为顺序,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放在20世纪初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写人、叙事,把对藤野先生的深沉怀念跟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写作手法很出色。 3.以藤野先生为记叙中心,全文可划分为几大部分? 按地点来说,第一部分写哪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1)东京所见所感;(2)仙台学医生活;(3)离开仙台以后(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三、讲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3自然段)。 既然文章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为什么要写东京“留学生”的情况?“清国留学生”是怎样的情况呢?作者对此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1.朗读。 2.清国留学生腐败堕落,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置若罔闻。白天迷恋于观景看花,精心摆弄象征民族压迫与封建统治的辫子;晚上醉心于学跳舞。 3.语言的感情色彩。 “无非”:作者满怀寻找救国救民道理的希望,离开自己的国土,但东京所见与国内一样,他感到失望、愤懑、厌恶。“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鉴,镜子、照、借鉴。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要求学生找出“标致”的同义词、反义词,体会“实在”、“极”的作用。 4.对东京的失望,对新鲜环境的追求。 文章从清国留学生的情况入笔,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为下文的展开作了铺垫。 四、讲读第二部分(第4至35自然段)。 1.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着重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可是又未立刻下笔,而是先写赴仙台途中见闻和初至仙台的情况,这是为什么? (1)朗读第二部分中第4、5自然段。 (2)“水户”的牢记表明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日暮里”照“本证”来说,原因不知。无可靠的旁证,不能臆断。做学问要严谨。考证事物首先求“本证”,本证最说明问题。凭空推断与寄寓的含义是两码事。 (3)从仙台的受优待表现日本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友谊与关心。(与下文“爱国青年”对照。) (4)与主题不游离。由食宿下劣引出仙台医专教职员对他的关注,为藤野的出场作铺垫。在层层铺垫之中表露出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在关心“我”的教职员中,最难忘的是“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经过铺垫终于出现在读者眼前。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阅读第6节至第23节。 (2)先看他的外貌,再说明抓住哪几件事来刻画他的思想性格。 (3)外形,用白描手法,鲁迅惯用的手法,几笔勾勒,显现特征。 (4)事:回忆的几件事。 第一节课;看“我”的讲义;指导画图;询问裹脚事。 (5)思想,性格,作风。 正直的学者:纯朴,生活节俭;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对鲁迅热情关怀,不倦教诲,待人诚恳,无民族偏见。在日本帝国主义恶浊空气泛滥的情况下,更突出藤野先生对中国人民的真诚友谊。 (6)重点朗读15自然段,“添改”讲义的情节饱含着一位日本学者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平凡中见深情,不是字面,句子,不是一般的知识。一个“添改”两颗“心”,心心相通。对这样的老师,鲁迅怎不尊敬和感激呢? 3.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赤诚以待,可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如何呢?作者满怀愤慨和内心的痛楚写下了这些片断。 第一件受侮辱(翻检、讽刺、流言)。 第二件受刺激(包围)。 (1)作者对受侮辱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表露了怎样的感情?(不是低能儿,关键在“弱”) 反语、讽刺、揭露,一个热血沸腾很有抱负的青年怎不愤慨?怎么承受得了这种耻辱?然而更使作者内心痛楚的事接连发生。 这是一个怎样令人窒息、令人愤怒、难以言表的场面,影片里,中国人麻木落后,讲堂上受歧视、包围。民族自尊心受到践踏,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如火山一样要喷射,而这种自尊心,这种热情化作深思,化作对生活道路的抉择,弃医从文了。这是生活道路上的转折点。(读注释③) “刺耳”,不是对声音的反映,而是心灵的痛楚。实际上是“刺心”。 (2)作者怎样写告别藤野先生的情景的呢?着重写脸色,进一步表现他对中国学生的深切关怀。这一部分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追追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