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木叶》知识点精讲.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识点总结 1.字音字形词义: 林庚(ɡēnɡ)? ?王褒(bāo)? ? 征戍(shù)? ? 橘颂(jú)? ? 招徕(lái) 涔阳(cén)? ?陇首(lǒnɡ)? ?寒砧(zhēn)? 桅杆(wéi) 袅袅(niǎo) 窸窣(xīsu)? ? 迢远(tiáo)? ?灼灼其华(zhuó)? ?得鱼忘筌(quán) 得鱼忘筌:得了鱼就忘了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筌,捕鱼的竹器。 2.本文是一篇文艺评论,作者林庚,著名的学者、诗人。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进一步强调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的滋味。 (1).“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木”就是“树”,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在意味上,“木”一般是在秋风叶落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而“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 (2).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不同。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之间是不一致的。 “落木”与“落叶”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3).“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有两个艺术特征:第一,“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 例如,“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扫高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显出“落木千山”的空阔。 第二,“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则比“木叶”显得更加空阔。“木叶”中“叶”带有绵密的意思,“落木”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考点复习   一、内容分析   全文共七段,主要写了三方面内容。   第一至三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1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   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  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四至六段,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作者把曹植诗中的“树”的形象与吴均诗中“木”的形象作比较,“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   5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第七段是小结。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字千里。   二、引用与比较   全文大量引用了我国古代诗歌中含有“木叶”“树叶”“落木”“木”等词语的诗句,并分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比较,来说明道理。   比较的对象有:“木叶”与“树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木”与“树”。   下面以“木”与“树”的比较作简要分析:  ?树木叶一致,繁茂排斥,越来越少,无颜色褐绿色透着黄色触觉湿润干燥感受空阔、疏朗、较单纯饱满   三、文中诗句例析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是说秋风—起,洞庭湖掀起波澜,树叶纷纷落下。袅袅:秋风摇木貌   2.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临江王节士歌》)   节士:有节操的人。月浦:月光映照的水滨。   3.后皇嘉树,橘徕服今。(《橘颂》)   后皇:指天地。徕:来。全句大意是: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4.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   皎皎:光明的样子。灼灼:花盛的样子。华:同“花”。   5.亭皋木叶下,陇首

文档评论(0)

177****89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