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安徽省黄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Ⅰ卷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年味淡了”是对民俗的误解 郑士有 每到年关,都会看到人们发出“年味淡了”“越来越没有年味”的感叹。 毋庸置疑,传统年俗的部分仪式活动确实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场景在广大城镇乃至部分农村地区已渐行渐远。 其中,有些是因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引起的自然变化,属于年俗的正常演变。如春节食品,原来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的,做好之后隔壁邻居、亲戚朋友互相赠送品尝,其乐融融,现在一方面人们无暇制作,另一方面商店都有销售,于是自家制作春节食品的习俗也就淡化了,其制作技艺也逐渐消亡。 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以往一度禁止在春节期间祭祀天地、祖先,把春节期间表达慎终追远、感恩情怀的信仰内容都禁绝了。再如禁放鞭炮,鞭炮在春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外在形式可以增添热闹气氛,内在心理方面则表达了民众在新旧交替之际驱邪除祟、祈福求吉祥的愿望。如今“一禁了之”弱化了春节的氛围。其实我们应该花大力气改进鞭炮的制作工艺,使其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现有的技术能力完全能够做到。 “年味淡了”,言下之意就是以往“年味浓”。但这只是部分城市人的感受,在广大农村地区,过年气氛依然是浓浓的,这从繁忙春运就可以看出,每到春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都朝向一个目标——家(老家)——汇聚,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人们前行的步伐。 产生“年味淡了”的感叹,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民俗的误解。民俗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是伴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民俗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年俗也是如此。试想宋代的过年和唐代的过年会一样吗,清代过年会跟明代过年一样吗? 例如,春节期间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年”(走亲戚)是重要的习俗活动,它对于强化亲情、密切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起到重要作用。拜年习俗源自何时已难以考证,但至少到宋代,上层统治阶级和士大夫便有用名帖相互投贺的习俗。当时的贺年片,用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和地址,朋友之间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互相赠送。明代,投寄贺年片风俗盛行。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贺年片开始用红色硬纸片制作。当时时兴一种“拜盒”,将贺年片放到锦盒里送给对方,以见庄重。普通百姓拜年没有士大夫那么讲究,只要有一定的礼物就行。通常是晚辈给长辈拜年或同辈之间拜年。客人登门拜年,先拜尊长,如厅堂上挂有主人祖先的画像,也需叩拜。拜毕,主人端出花生、瓜子、糖果之类的果盘待客,再请客人吃具有春节特色的民俗茶点。小孩随往拜年,主人还要给小孩“压岁钱”。也就是说传统的拜年都是登门的。 现在春节期间,我们仍可看到全家老幼、提着大包小包拜年的人群。但同时,各种新兴拜年方式不断出现,电话普及后有了电话拜年,手机普及后有了短信拜年,现在的年轻人更热衷于微信拜年、发手机红包,这些在30年前都不可想象。同样,以往除夕夜“守岁”,全家老少围坐包饺子、吃零食、聊天,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有了春节联欢晚会后,看春晚已成了新的年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今天的过年就应该是这样子的,无所谓年味淡了的问题。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两千多年,已沉淀在每位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今天虽然已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为了农事而酬神、祈神的目的已经淡化,但春节所具有的巩固亲情、联络感情的功能仍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其仪式活动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则仍然鲜活。我们应有充分自信,相信民众的无限创造力,相信“年俗”的更新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摘自2016年2月5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的担忧,以及对民俗的误解,导致了人们“发出年味淡了”“越来越没年味”的感叹。 B.传统年俗的部分仪式活动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春节期间祭祀天地,祖先,表达慎终追远,感恩情怀的信仰内容,都被禁绝了。 C.每到春节,老家是数以万计的中国人魂牵梦绕的所在,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人们前行的步伐。繁忙的春运证明,广大农村依然有浓浓的年味。 D.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民俗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伴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不断变化发展。民俗亦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传承了两千多年,已沉淀在每位中国人的血液之中,春节的味道绝不会变淡,反而只会越来越浓。 B.原来不少年货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做,邻居、亲朋互相赠送品尝,其乐融融

文档评论(0)

qingh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