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受印度》读书笔记
总论
本书是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袁南生先生于2005年写作完成的。袁先生从2002年7月开始在印度总共工作了两年多。这不长也不短的825天中,袁先生不断地感受着印度文化的冲击和洗礼,不断地在对比中印社会之间的差异,更不断地在感叹印度自身的体现出来的自相矛盾。可以说,印度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而言,几乎是一个谜一般的国度:穷而不苦、杂而不乱、脏而不病、富而不荒……袁先生对其所看见的谜团刨根问底,追本溯源,最终写成了这本通俗易懂的印度见闻录《感受印度》。
本书并不是一本刻板的学术书籍,而是一本作者通过自己在印度的观察和思考,借助自己流利的文笔写成的见闻录。该书文笔流畅朴实,内容详实饱满,分析引人入胜,加之全书穿插的一千多张配图,可以说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通俗书籍。因此我在读本书时,几乎没费很多的力气,思路只要跟着作者的文字走,就可以感受到印度的异域风情。
但是正因为是一本通俗的生活随笔,所以作者并没有对一些重要的问题分析得很清楚。例如英国殖民时期对现代印度的社会、制度、人文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应该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本书竟然忽略了这一点,实在是不应该。另外,作者作为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毕业的科班学生,竟然对中印问题与中印交流的分析如此浅显,仅仅提及玄奘西游与求同存异等皮毛方面,我觉得还是有些可惜的。
另外作者限于自身的职位(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所以接触到的人、参观的景点与享受的生活都是偏上层的,所以写出来的很多“事实”还值得商榷。例如作者说自己在印度极少遇到抢劫,但是我上网查印度抢劫与强奸的报道还是很多的,也许是作者的身份地位之高,周边安保工作之好,所以难以遇到抢劫罢了。另外,在本书中作者绝大部分都在给印度说好话,图片也都是与高官或印度景点的合影,并没有实打实地批评印度的不足,也许也是囿于自身职位所限吧。
最后不得不批评的是,作者写书的第一和第二章明显下了很多功夫,查阅了许多资料,对印度宗教和印度人民的描写与分析入木三分,可以说是本书最闪亮的地方。但是读到印度文化、社会与中印交流部分,就明显感觉作者写作心不在焉,很多问题只是摆出来并没有深入分析与阐述,内容也没有那么紧凑,有赶稿出版之嫌。如在第六篇“感受印度社会”中,作者只阐述了印度的共党、反腐败、开会时间与班加罗尔崛起这四部分,文章空洞不说而且还没有内在的逻辑,完全不能涵盖“感受印度社会”这个总标题,写得非常糟糕。
坦诚地说,虽然书中有些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但是本书让我这一个门外汉初步感受了印度的风土人情与宗教礼仪,了解到了印度内部存在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就仅从这个层面来说,我就理应给袁先生道一声谢了。
印度曾经是众多分裂的小国家,历史上只有四次统一的王朝,所以自身就造就了多种文化。加上伊斯兰教入侵、英国在印度长时间殖民等外国文化元素,导致了印度是一个众多文化与语言交织并存的复杂体。许多看似矛盾的事物竟然交织在一起,最终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印度社会。在阅读中,我对印度社会的贫富分化与印度人的清洁观感受特别深,因此下面着重谈谈我对于这两方面的心得体会。
贫富差距
除了《福布斯》富豪榜上的30多个印度亿万富翁,美林公司和凯捷顾问公司的2007年财富报告估计,称得上百万富翁者,印度也有10多万个,这个队伍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可见印度是亚洲地区富人最多的。但是印度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达到4亿(也有人说是6~7亿),其中2亿生活在最低贫困线以下,是一个贫富差距极其严重的国家。虽然印度富人富得可谓“流油”,穷人穷得只能“滴血”,但是穷人整体上安分守己,再穷也并不怎么思变,更少有人因为穷而铤而走险。作者写到:
“我到印度的几年时间,亲眼所见,印度穷人,包括乞丐,虽然也听说过有的有时难免贪小便宜,顺手牵羊,小偷小摸,但绝大部分人即使再穷,一般也不会去偷盗抢劫,穷人报复富人者,鲜有所闻。
“在印度,富人即使再富,也都觉得很有安全感。偷、抢、骗,甚至杀人越货的事,在印度有,但相对其他同类的国家来说确实不多。在印度,社会贫富悬殊到了极致,但穷人富人竟能井水不犯河水,截然分明,彼此相安无事,这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我想,印度的富人之所以能富起来,国家支持、自身努力与社会机遇三者缺一不可,单是这点并不复杂。但是在富人如此之多的印度,竟然能与几亿每日生活费不超过0.2美元的穷人和平相处,并没有发生过多的仇富行为,这才是真正矛盾的地方。而不仇富的原因,除了穷人生活成本低、富人经常做慈善来平衡贫富关系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印度的宗教思想。
印度83%的人信仰印度教。其中穷人绝大部分也都信仰此教。印度教教义中的“种性分立”规定了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被开除出种姓的称为贱民。虽然印度已经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这几千年残留下来的糟粕仍然在印度发光发热。许多穷人都是贱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