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语言交流基本功.pdf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语言交流基本功 【开篇小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载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 的最主要的工具就是语言。教师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并将它呈现出来,传递给 学生,同时在与学生不断沟通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 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师运用语 言的技能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不是单向的,它具有交互性,只有在交流中,教师的语 言信号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师生的思维才能碰撞出火花。新课程标准摒弃被动接受,提倡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即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这就为教师的语言交流基本功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怎样将讲述与讲授有机地结合;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和追问的效能 , 如何倾听与对话 ,怎样恰当地使用无声语言…… 教师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更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学中语言交流基本功的作用,系统地掌握 有关教师语言交流基本功的内容,更准确地将语言交流基本功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逐步 形成一定的运用能力,为上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课程改 革的深入发展。 第一节 讲述与讲授 讲述与讲授基本功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向学 生描述事件、论证道理、说明事物,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对讲述与讲授的态度已不再是完全地排斥甚至是放弃了,这种传统的备受鞭笞的教学方 法越来越被人们更加理性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恰当而适时地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 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更加高效地吸纳新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 学内容,把握教学时机,严格控制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例展现】 情形 1 :二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一课生字“昼” 的教学 (在学生初步朗读了几遍这首诗之后,开始随文识字。教学第一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 师:这句诗当中,哪些是生字 ? 生:昼、耘、绩。 师:同学们,运用你们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能认识哪个生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 1 :我能讲“耘 ”字。这个字的部首是左边的 “耒”字,这个字表示一种农具(教师配 合学生的发言打出 “耒”的图片),所以“耘 ”字跟种地有关,是在田里耕作的意思。 生 2 :我能讲“绩 ”字。这个字也是个形声字,左边的偏旁表示它跟编织有关。 “绩麻 ” 放在一起,我想就是编麻绳的意思。 师:很好,你们都能根据形声字的学习方法,把汉字的基本意思弄懂。不过,这个 “绩” 字不是编织的意思(教师拿出一些散装的麻丝),你们看,这就是麻,我要把它们变成麻绳, 得做一个动作(说着,教师用双手搓麻丝),你们说,我这是在干什么? 生:老师,你在搓麻绳。 师:对, “绩”在这句诗当中是 “搓”的意思。 师:那么, “昼”字是怎么回事呢?老师给大家画一幅画就明白了。 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在上边画上一个太阳,边画边说):古人很早就发现, 太阳出来的时候,会在大地上投下影子(说着,在树下边画出一条直线,表示地平线,又在 太阳照射大树的投影方向,画了条弧线,像“尺 ”字的半个“口”部分),早上这影子很长(再 画一条斜线,像“尺 ”字的一“撇 ”),中午这影子就很短(再画一条短线,像“尺 ”字的一“捺 ”)。 你们看,这太阳照出的树的影子,组成了什么字? 生:老师,我明白了! “昼 ”字里有太阳,有大地,有影子,就是用太阳一天中影子的 变化表示 “白天”。 师:真聪明!那好,生字都懂了,这句诗描绘了乡村里人们都在干什么?谁愿意说一说? 情形 2 :《十六字令三首》关于写作背景的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先读出三首小令表现出的“山”的特征,然后引出“从山的背后,你又读 出了什么”这一核心问题。下面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教学过程。) 师: “山”的背后,你又能读出什么? 生 1 :“山”如此险峻、巍峨,立地顶天,让我联想到红军战士翻越之难。 生 2 :从“立地顶天 ”这个词当中,我感到 “山”的背后,写的是人,是红军战士的坚强 意志。 师:是呀,毛泽东写这三首词的时候,正是率领红

文档评论(0)

LF201908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