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倍工资差额计算的司法认定——基于《劳动合同法》第82条第1款的法律适用研究.pdf

双倍工资差额计算的司法认定——基于《劳动合同法》第82条第1款的法律适用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倍工资差额计算的司法认定——基于《劳动合同法》第82 条第1 款的法律适用研究 摘 要 2008 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在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的情形下,赋予劳动者双倍工资请求权,使得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达到了一 个新的高度。然而在司法实务中,伴随着劳动者的权利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 的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通过对“未签订书 面劳动合同情形下的双倍工资赔偿”相关司法文书进行统计,发现此类案件的数量 逐年递增且司法裁判标准各异等特点。为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和 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法院应当对双倍工资差额计算的司法标准进行统一。当前司 法实务领域中关于双倍工资差额计算存在着两大问题亟需解决,即双倍工资差额 仲裁时效的起算和计算基数。 双倍工资差额仲裁时效的起算涉及到两大核心争议点:其一,如何界定双倍 工资差额的性质?这直接决定着双倍工资差额仲裁时效的法律适用。对此绝大部 分省份的观点认为双倍工资差额的性质为惩罚性赔偿适用一般仲裁时效,仅海南 省认为双倍工资差额的性质为劳动报酬适用特殊仲裁时效;其二,如何理解 “知 道或应当知道”?这直接影响着双倍工资仲裁时效起算的客观事实认定。对此司 法实务中分歧较大,有观点认为劳动者入职满一个月即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合法权 益受到侵害,此时应当认定为仲裁时效起算的客观事实。在此观点下,近年来越 来越多的劳动者主张双倍工资差额的请求因超过仲裁时效而不被法院支持,根源 在于劳动者在职期间基于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平等的地位而产生的客观上不具备主 张权利的条件。因此,绝大部分法院通过法律解释结合具体的案情对双倍工资差 额仲裁时效起算的客观事实进行认定,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劳动者的请求权得以实 现。当前实务中对于双倍工资差额仲裁时效起算点的客观事实认定有三种观点, 分别为违法行为开始之日、违法行为终止之日及履行期届满之日。在上述三种观 点下,仲裁时效起算点的具体标准为入职满一个月的次日、入职满一个月的次日 逐月、入职满一年的次日、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及自主张权利之日起算。笔者认 为,在劳动者拒签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应当自入职满一个月的次日起逐月起算仲裁 时效。在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 算仲裁时效。 双倍工资差额计算基数涉及到的核心争议点就是如何理解 “工资”的含义, 对此实务中有三个方面的分歧:其一,狭义工资与广义工资,狭义工资指的是用 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固定工资而广义工资则包含工资性收入在内的一切收入; 其二,税前工资与税后工资;其三,是否应当将加班工资、补贴、津贴及奖金等 1 摘 要 非经常性收入纳入到计算基数?相应的双倍工资差额计算基数有固定工资、平均 工资、实得工资、应得工资四种。笔者认为,原则上以应得工资作为双倍工资差 额的计算基数,在停薪留职或停职留薪等特殊情形下应当以固定工资作为双倍工 资差额的计算基数较为合理。 关键词:双倍工资差额;仲裁时效;劳动争议;计算基数 2 双倍工资差额计算的司法认定——基于《劳动合同法》第82 条第1 款的法律适用研究 Abstrac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bor Contract Law in 2008, in the case that the employer did not sign a written labor contract with the laborer, the laborer was given the right to claim double wages, so that the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laborer reached a new height. However,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