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幸福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提升农民幸福感 —浅析湘西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外干部培训班  赵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开篇把“增进人民福祉”与“继续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相提并论。并把“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作为报告的最终结语。报告在六个地方提到了与“幸福”相关的概念。报告把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望浓缩为使“人民幸福”的普适理念。使人民幸福这一理念虽然貌似普通,但却是关心民生的新表现与新理念。把改善人民生活的宗旨从物质层面提升到精神层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湘西州是一个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绝对多数人群为农民。“使人民幸福”这一理念的提出无疑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时代命题:什么是幸福? 如何才能在建设湘西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让农民充分感到幸福?本文试图就此作出初步探讨。 一、什么是幸福 关于“幸福”所包含的丰富意义,古代中外的思想家进行过纷繁的探讨。在古希腊时期, 幸福被视为真实人生的核心,只有追求幸福的生活才被认为是有价值的生活。当亚里士多德建立伦理学时,其目的就在于回答当时人们普遍面临且颇感困惑不解的关于什么是幸福和如何获得幸福的学问这两大人生哲学问题。他认为人生中追求的每一种东西都被认为是有价值的, 幸福实质上就是人所追求的价值得到很好实现的状态。东晋的大文学家陶潜设计了“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在他看来,“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那便是最美好的幸福生活。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两大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结合。首先,幸福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抛开生存条件谈幸福是不现实的。很难想象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终日处于死亡威胁中的人,会感到幸福。同时,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影响精神需要的满足。我们不能说物质条件优越,就一定幸福;物质条件不优越,就一定不幸福。但是,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确实难以获得幸福。马克思主义肯定物质幸福,同时又强调精神幸福。物质幸福是初级的、短暂的,精神幸福才是深刻的、持久的。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研究表明,物质因素对幸福的作用,也受边际递减规律的影响。当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达到一定水平时,更多的物质财富并不必然带来更多的幸福,相反,自由和真情之类的精神需求会比以前更加突出。物质需要的满足是实现幸福的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在不断超越的幸福追求中,物质幸福仅是低层次的幸福;当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上的幸福。因此,在湘西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提倡湘西州农民的幸福是一种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又超越物欲的持久的精神幸福。 二、评价幸福 人们是否幸福的问题既简单又深奥。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这一问题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也与每个人的每一成长阶段密不可分,男女老少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之所以说深奥,是因为古今中外对这一问题并没有一个共识性的答案,也无法提出共同的指标来加以判断。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人的需求层次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人们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有高层次的需求出现,直到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这时的幸福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但马斯洛研究发现,只有少数人才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多数人的需求会停留在中间层次的爱与归属或尊重的层次,少数人会停留在低级的需求层次。不同的人达到了他们的需求层次就会有幸福感。如果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解读怎样让湘西州农民感到幸福,就是要建立各尽所能、各得所需,能满足农民多层次需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提升湘西州农民幸福感 如前所述,幸福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毫无疑问,增加农民收入是提升我州农民幸福感基础,比如抓机遇,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强保障,发展特殊农业、招商引资办企业等方面相信各级政府已经就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施。本文希望在其它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1、提高农民素质 我州 HYPERLINK "" \t "_blank" 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腹地,人口283万,主要民族 HYPERLINK "" \t "_blank" 土家族占41.5%、 HYPERLINK "" \t "_blank" 苗族占33.1%。土家、苗族多居住在比较偏僻的乡村,受文化教育程度低,许多农民还处于半文盲状态,知识水平只适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找到立足之地。提高农民素质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 1

文档评论(0)

134****733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