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缴制下瑕疵减资界定及其裁判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缴制下瑕疵减资界定及其裁判分析 摘 要 公司资本制度是贯穿于公司从成立、运营至解散的重要制度,减资制度作为 公司资本制度资本维持原则下的重要一环,其规则设置会对各方市场主体利益产 生影响。公司减资制度的问题体现于司法实践中,即为减资诉讼纠纷;而由司法 判例可知,瑕疵减资是其中的主要类型。通过对瑕疵减资司法判决数据的归类与 分析,本文在挖掘司法判例中反映出的瑕疵减资具体问题的同时,指出瑕疵减资 司法案例对完善我国减资制度的启示。 本文除绪论、结论外,共分为三章: 本文第一章为 “认缴制下公司瑕疵减资问题的提出”。本章在对减资与瑕疵 减资的概念作出说明之后,通过对瑕疵减资纠纷的案件数量、案件类型、争议焦 点与审判结果的数据统计和简单分析,来了解司法判例中反应出的现行减资制度 下瑕疵减资的问题。认缴制改革后,我国 《公司法》减资条文并未随之作出修改, 旧的规则由于无法适应新的形势而导致了纠纷,对司法判决的数据分析能够帮助 我们了解问题所在。 本文第二章为 “认缴制下公司瑕疵减资判决中的问题”。本章主要包括三个 部分:在第一个部分中,本文对于公司瑕疵减资的效力问题作了讨论分析,包括 对未通知债权人减资效力认定、减资公司向公司登记机关出具的 《公司债务清偿 或担保说明》的效力认定、及未缴足出资时瑕疵减资的效力认定的分析。并由此 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对于未通知债权人减资效力认定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 《公 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为管理性强制性规范,未通知债权人的瑕疵减资不被法院 认定为无效;对于减资公司向公司登记机关出具的 《公司债务清偿或担保说明》, 本文认为应具有法律效力,且公司股东应对其在该 《说明》中作出的保证承担相 应责任;对于未缴足出资时瑕疵减资的效力,本文认为应根据出资期限是否已经 届满作出区分讨论。在第二个部分中,本文对于瑕疵减资时的股东义务与责任承 担作出了讨论分析,包含有限公司与股份公司的差别导致股东义务与责任的区别, 并认为根据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股东本不应承担法定通知义务, 而应当加强董事相应的董事责任。但有限公司的股东常常为公司的实际管理人, 因而有限公司的股东有通知义务并应对公司瑕疵减资承担责任;股份公司股东, 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股东数量庞大,公司董事会才是公司的实际管理机构,故公司 董事应负法定通知义务,并对公司瑕疵减资行为承担责任。对于在减资判决中类 推适用抽逃出资的法律条文作为股东承担责任的依据作出了分析,并认为在相应 减资条文尚待完善的情况下,类推适用抽逃出资的法律条文具有合理性,但减资 1 摘 要 与抽逃出资毕竟性质不同,仍应立法完善减资条文的结论。在第三个部分中,本 文对于减资诉讼体现出的其他问题做出了分析说明,包括公司减资通知程序瑕疵 为瑕疵减资的主要原因,公司未完全履行减资程序的效力、法律后果及相关救济 途径存在立法空白,股份有限公司减资的问题未在判决中得到体现。并得出未通 知债权人的瑕疵减资为我国减资条文立法尚不完全的情况下,公司股东出于利益 考量的选择;瑕疵减资的效力、后果及救济途径存在立法空白的前提下,不利于 公司债权人保护,不符合 《公司法》的立法精神;股份有限公司减资的问题因我 国未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区分规定而难以显示的结论。 本文第三章为 “认缴制下规范公司瑕疵减资的制度完善”。本章结合前文总 结出的瑕疵减资纠纷中体现的种种问题,并结合域外成熟的减资立法模式,为我 国减资立法完善提出了四个建议并说明理由,分别为:第一,完善公司减资的效 力性程序规定。未完全履行债权人通知程序的瑕疵减资无效;在公司登记机关不 作实质性审查的前提下,公司减资时向公司登记机关出具的 《公司债务清偿与担 保说明》应具有担保法律效力。第二,完善减资条件与信息披露规定。附条件允 许公司股东在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时,通过减资免除股东部分或全部出资义务, 并完善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降低股东通过瑕疵减资逃避债务的道德风险,使得 债权人保护机制跟上我国认缴制改革的步伐。第三,厘清减资通知义务与责任承 担。公司减资作为法律强制规定的股东会特别表决事项,减资与否、如何减资取 决于股东意志。但有限公司与股份公司的情况仍有所不同,区分公司形式厘清股 东义务与责任承担,有助于公司更有序地运行;第四,引入债权人救济机制,引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