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进洞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隧道进洞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在施工管理中全过程以监控量测为管理依据,通过监控量测数据的及时反馈,用以指导设计与施工。 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选测项目应根据隧道建设规模、围岩的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特殊要求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序号 监测项目 测试方法和仪表 备 注 1 洞内、外观察 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 2 拱顶下沉 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 3 净空变化 收敛计、全站仪 4 地表沉降 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 浅埋隧道 根据设计图纸及隧道洞口施工实际情况,本工程洞口段施工段监控量测的项目及测试频率如下: 隧道洞口段监控量测项目及频率 项目名称 布置 测试频率 1-15天 16天-1个月 1-3个月 3个月以上 应测项目 地质及初期支护状态观察 全长度,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开挖支护按照平均每2m/次计算 每次爆破后及初期支护后 周边位移 Ⅴ级围岩10m/断面,每断面布设2个测点 2次/天 1次/天 2次/周 3次/月 拱顶下沉 Ⅴ级围岩10m/断面,每断面布设2个测点 2次/天 1次/天 2次/周 3次/月 地表沉降 洞口浅埋段段间隔5m布设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设置5个测点 1次/天 (一)观测点布设及检测方式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 纵向测点间距(m) 2B <Ho<2.5B 20~50 B <Ho≤2B 10~20 Ho≤B 5~10 注:Ho为隧道埋深; B为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 围岩级别 断面间距(m) Ⅲ ≯30 Ⅳ ≯10 Ⅴ ≯5 1、地质支护状态观察 对开挖掌子面进行观察、地质描述,对围岩及初期支护表面采用放大镜等仪器观察。 2、变形监控量测 ⑴ 变形监控量测可采用接触量测或非接触量测方法。 ⑵ 隧道净空变化量测可采用收敛计或全站仪进行。测点应埋设在规定的测线两端。 a、采用收敛计量测时,测点采用焊接或钻孔预埋。 b、采用全站仪量测时,测点应用膜片式回复反射器作为测点靶标,靶标粘附在预埋件上。量测方法包括自由设站和固定设站两种。 ⑶ 拱顶下沉量测可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挂尺或全站仪进行。在隧道拱顶轴线附近通过焊接或钻孔预埋测点。测点应与隧道外监控量测基准点进行联测。 ⑷ 地表沉降监控量测可采用精密水准仪、铟钢尺进行,基准点应设置在地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测点采用地表钻孔埋设,测点四周用水泥砂浆固定。当采用常规水准测量手段出现困难时,可采用全站仪量测。 ⑸ 围岩内变形量测可采用多点位移计。多点位移计应钻孔埋设,通过专用设备读数。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以便数据的相互验证。见图1. 3、周边位移量测 ⑴ 隧道开挖后应不间断进行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运用全站仪进行无尺量测。 a、隧道开挖后,周边点的位移是围岩和支护力学形态变化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反映,净空的变化(收缩和扩张)是围岩变形最明显的体现。 b、拱顶下沉量测值是反映隧道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数据,是围岩和支护系统力学形态变化的最直接、最明显的的反映,易于实现量测信息的反馈。拱顶测点在支护结构施工时埋设。 c、拱顶下沉、收敛量测起始读数宜在3~6h内完成,其他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起始读数,最迟不得大于12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 d、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量测基点应与洞内、外水准基点建立关系。 图1 拱顶下沉及周边位移测点布设 地地表沉降观测 洞口浅埋段(左洞20m,右洞30m)范围内间隔5m布设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设置7-11个测点,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见图2. 图2 (二)量测数据整理 量测数据整理及位移一时间变化曲线绘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量测数据整理时,应将原始数据按照大小顺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显示出一组数据分布情况,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计算以及离散数据的取舍。 2、绘制位移一时间变化曲线,通过回归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和各阶段的位移速率。具体方法如下(如拱顶下沉): a.将量测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绘制位移一时间变化曲线(U—f曲线) b.若u—f曲线趋于平缓,通过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可推算最终位移值,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c.若u—f曲线变形有加快发展趋势,表明围岩和支护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停止前方开挖面掘进,加强支护。 (二)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1、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按下表要求确定。 位移控制基准 类别 距开挖面1B(U1B) 距开挖面2B(U2B) 距开挖面较远 允许值 65%Uo 90%Uo 100%Uo 注

文档评论(0)

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本人从事建筑10多年,擅长技术方案编制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08日上传了一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