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怎么解释月食?.docx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人怎么解释月食? 静谧的夜空中,一轮皎洁的圆月和往常一样,正在向无边的大地洒下淡淡的光芒。突然,月盘东侧的一角出现一个模糊的暗黑的缺口,像是被什么东西咬了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月面上黑暗的区域逐渐扩大,终于整个月亮都被吞噬了,这时如果仔细看,能看到整个月面已经变成了暗红色。再过一段时间,“红月亮”又从东侧月盘开始一点点复原,逐渐从暗变亮,最终还是恢复到一开始那圣洁的模样。 月食原理图 这种天象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月全食”。人类很早就注意到它,古代中国人也不例外。从出土的商代甲骨文卜辞中,人们已经识读出好几次月食的记录。在诗经中,也有“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的诗句,看样子,上古时代的中国人对这种天象就相当熟悉并已经记录在案。现在任何一个接受过初级教育的人都能运用“影子”理论来解释日月食的原理,那么古代中国人又是如何解释月食这种常见的天象的呢? 我们立刻能想到的就是“天狗食月”。近代以来民间确实流传着“天狗食月”的传说,但实际上古代中国认为动不动就吞食月亮的是月宫中的蛤蟆(蟾蜍)。古代中国人相信月面上有蟾蜍/蛤蟆,这既见于西汉时问世的《淮南子》(“月中有蟾蜍”),也见于东汉时王充所著的《论衡》(“儒者曰:‘日中有三足鸟, 月中有兔、蟾蜍。’”),甚至东汉时张衡所著《灵宪》还解释了为何月中有蟾蜍(“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 姮娥窃之以奔月, 将往, 枚筮之于有黄, 有黄筮之曰:‘吉。翩翩归妹, 独将西行, 逢天晦芒, 毋惊毋恐, 后其大昌。’姮娥遂讬身于月, 是为蟾蜍”)。 从月海到蟾蜍 既然古人相信月亮上有蟾蜍,那么用蟾蜍食月来解释月食也就合情合理了。西汉时司马迁所著《史记·龟策列传》中就明确说: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注:虾蟆即蛤蟆/蟾蜍),《淮南子》则记载“月照天下, 蚀于詹诸”(注:詹诸即蟾蜍)。可见在秦汉时,蟾蜍食月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此后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中,反映“蟾蜍食月”的词句也比比皆是。例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即有“蟾蜍薄太清, 蚀此瑶台月”等句,宋代梅尧臣《夜》中有“虾蟆将食月,魑魅争出阴”,金、元时元好问作《蟾池》有“老蟆食月饱复吐,天公一目频年瞽”,明代陶安作《寓意·其四·蟆(一)》有“虾蟆汝何物,形状无可取。舞舌掠青虫,怒目腹如鼓。忽尔肆大奸,食月不肯吐。饱肠撑异物,广寒清虚府”等句。直到清朝,此类诗句仍很常见。如清·王策《满江红》词中即有“秘殿烟红龙失水,金川箭黑蟆吞月”,晚清·黄遵宪作《和钟西耘庶常德祥津门感怀诗·其四》则有“魑魅入林逢不若,虾蟆吞月鉴方诸”。显然,从秦汉到清朝末年,“蟾蜍食月”一直是民间对月食的成因的主流解释。 那么“天狗食月”的观念又是如何取代“蛤蟆食月”的呢? 据南昌大学吴杰华的考证,天狗在古代虽然含义很广,但主要的还是指占星术上的“天狗星”,《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天狗, 状如大奔(《汉书·天文志》作“流”)星, 有声, 其下止地, 类狗。所坠及, 望之如火光,炎炎冲天”,应该是指某种流星。但这个天狗在辽、宋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清代《协纪辨方书·卷四》就引用了宋代《枢要历》中的一句话:天狗者, 月中凶神也。天狗从流星变成了月中凶神。 此后撰于元代的《宋史·卷十四》中有“(1115年)六月壬子,天狗犯月”的记载,这是第一次在文献中把天狗和月亮联系起来,但这里的天狗犯月显然不是指月食,因为同卷上下文中提到月食的地方均为“月食”“月有食”等字样。目前已知最早的“天狗食月”的记载,出自辽代王鼎所著《焚椒录》,开头一句就是“懿德皇后萧氏, 为北面官南院枢密使惠之少女。母耶律氏, 梦月坠怀, 已复东升, 光辉照烂, 不可仰视。渐升中天, 忽为天狗所食, 惊寤而后生。”但这只是对梦境的描述,与解释月食成因是两码事。 吴杰华认为,“天狗食月”的观念应该是明清时逐渐在民间形成的,梳理文献发现,多数记载出现在清代。但当时社会主流还是认为“蟾蜍食月”,那么“天狗食月”何时成为主流观念呢?答案出乎意料:转折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语文课本截图 吴杰华查阅了上世纪80年代国家相关部门收集整理的两本民间故事集,发现多个省市的民间故事都涉及了“天狗吃月”的传说,虽然故事内容并不一致。更关键的是,1978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收录了《看月食》一文,文中有“奶奶笑着说:‘现在叫月食,我们小时候叫天狗吃月亮。人们担心月亮被天狗吞掉,就敲着锣呀,脸盆哪,满村跑。敲着敲着,就把天狗吓跑了’”,从1978年一直到2001年,这篇课文在语文课本里存在了23年,影响了好几代小学生,进而把统一的“天狗吃月亮”观念灌输到这些孩子的脑海里,成了一种思想钢印,等这批孩子长大,其中一些人开始从事文化出版业和科普事业的时候,后果开始呈现:凡是儿童读物或者科普读物提到中国古代月食传说的时候

文档评论(0)

luckyh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