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间离理论与反思主体的建构——以《四川好人》为中心.pdf

布莱希特间离理论与反思主体的建构——以《四川好人》为中心.pdf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容摘要 为了打破 “第四堵墙”,布莱希特提出间离理论 (Verfremdung ),表达了关于主体 意识的思考。间离理论将包括演员和观众在内的主体视为主要实验对象,以表现状况代替 模仿行动,让观众以他者的姿态观看、表现和评价事件;用惊愕代替共鸣,让主体从戏剧 幻想中抽离,进行理性思考。布莱希特从情节、叙述和观演关系三个方面建构开放式的戏 剧空间,将观众视为戏剧的组成部分,并发挥主体在社会秩序的认知、颠覆和重构过程中 的作用。而譬喻剧 《四川好人》从寓言题材、演员表演和政治主题三个方面实践了间离理 论,具体化了间离理论对反思主体的建构,并在主题上呈现出身体书写、情感表达和政治 可能三个特征。 在 《四川好人》中,布莱希特书写了人物 “妓女身体”“怀孕”和“笑”等身体外内 空间的变化。主体先以身体的在场为出发点,由内而外获得认知,再基于身体变化反思自 我,后以社会关系为半径,由外部刺激产生情感。在整个过程中,沈德已不再是单个人, 而是存在于社会关系中的主体,布莱希特以社会关系为维度为主体建构了新的情境空间 (situation )。 在情境空间中,为了使主体获得情感表达的空间,布莱希特塑造了 “香烟厂”“面 具”等空间意象及 “叠化”空间。立足于物质生存空间,本文详细阐释 “香烟店”和 “面 具”两个空间意象从物质生存空间到诗意的空间,再到宇宙空间的过程。结合 “叠化”空 间的流动性,布莱希特揭露了人意识的私人化和矛盾性。 最后,通过叠化的艺术手法,布莱希特从想象空间 “四川”进入对现实和政治性的讨 论。布莱希特结合自身的流亡经历,将 “流亡式的悲剧意识”作为时空表达的重要内容, 探讨神仙如何介入生存空间,神仙审判失败后主体如何实现自救。借助具有明显目的性的 间离理论,布莱希特试图涉及主体建构的各种层面,通过具体化个体与集体之间共生与抗 争并存的关系,立足于当下,激发主体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和建立批判性立场,实现戏剧 的政治性。 关键词:间离理论,主体,身体,空间,政治性 V ABSTRACT In order to break the Fourth Wall, Brecht proposes alienation theory Verfremdung, which shows his reflection on subject consciousness. The alienation theory regards subjects (including actors and audiences) as the main experimental objects, replaces imitative actions with performance conditions, and allows viewers to watch, express, and evaluate events in the attitude of others; Instead of Aristoteles’ resonance, Brecht is used to allow subjects to extract from illusion and think rationally. Brecht constructs an open theater spac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plot, narrativ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ors and audiences. Then Brecht tries to take the audiences as the part of the drama and play the role of the subject in the process of cognition, subver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order. The drama called Good Person in Szechwan has employed the alienation theor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such as fable theme, actor performance, and political th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