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pdfVIP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 匆匆 教学目标 1. 会写“藏、挪”等 6 个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赤 裸裸”这 4 个词语。 2. 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 课文。 3.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 用。 4. 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 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写 出自己的感触。 5. 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真 情实感。 2. 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藏、挪”等 6 个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赤 裸裸”这 4 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第 1、2 自然段。 3.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一、回忆体验“匆匆” 导入新课,情景体验。 1. 同学们,“匆匆”是什么意思呢?(急急忙忙的样子) 2. 体验“匆匆”:你们在生活中,有过追赶时间的体验吗?(学 生交流) (课件出示:人们赶火车的图片, 考试时同学们争分夺秒答题的图片)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是啊,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时光匆匆,日子一去不复返,时 间看不见,摸不着,朱自清却把流动的时间定格在了文字中。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匆匆》 。 4. 搜集作者资料。 关于朱自清先生, 相信同学们对他有一定的了 解,同桌间交流交流你们所了解的朱自清。 (课件出示朱自清的人物 生平介绍) 课件出示: 朱自清( 1898— 1948),字佩弦,江苏人,著名散文家、诗人、 学者。主要作品有诗文集 《踪 迹》,散文集 《背影》《欧游杂记》《你 我》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 著称。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的知识 越接近生活实际, 学生就越感兴趣。 因此,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让他们畅谈自己的生活经验, 真实感受时间的稍纵即逝, 拉近文本与 学生的距离。 二、理解字词入文本 1.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圈出生字,通过查阅资 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 识记生字。 (1)正音:“藏”在本课读 cánɡ;“蒸”是后鼻音。 (2)指导书写“藏”,提醒学生注意笔顺。 (课件出示:“藏”字 的笔顺分解图) 3. 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回答: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如: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这位同学的问题和作者的问题不谋而合。 (板书:一去不复返) (3)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在什么位置?用横线在文 中画出来。 (4 )作者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 呼应。这句话是这篇课文的灵魂。 (5)学生齐读。 我们读书的时候, 要特别关注、用心品味这些反复出现、反复强 调的词语和句子, 因为它们往往和课文的主题相关, 有助于我们把握 作者表达的情感。 (6)再读课文。 课件出示: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①你从哪些文字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呢? ②学生交流汇报。 ③反复诵读,在文中圈出有关时光特点的字词。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质疑,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 对文本形成初步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321342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