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网络时代对后结构主义的追思.pdfVIP

互文性:网络时代对后结构主义的追思.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文性:网络时代对后结构主义的追思 关键词:互文性 电子超文本 网 由于光盘技术及万维网(WWW )的广泛应用,电子超文本正在迅速深入我们的生活 。它既是一种新技术,又代表了一种新理念。这种理念与后结构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对此,超文本理论家公开予以承认。兰道便指出:超文本与晚近文本及批评理论颇多共 同之处。超文本重新提出了巴特和德里达关于作者、读者及他们所阅读的文本的早已有之 的假设;为超文本提供了标志性特点之一的电子链接,也将朱丽亚·克里丝蒂娃关于互文性 的观念具体化了。超文本的观念成型与后结构主义的发展几乎同时,但它们的会聚并非仅 属偶然,因为二者都源于对印刷书籍和层系思想这类相关现象的不满。[1]波斯特也认为: “后结构主义的理论价值在于,它非常适合于分析被电子媒介的独特语言特质所浸透的文 化。”[2]这种理论价值的重要体现之一,便是关于“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又译“文本间 性” )的主张与实践 一 “互文性”的背 “互文性”一词源于拉丁文 intertexto ,意为在编织时加以混合。在文学理论中,“互文 性”是一个专门的术语,意指通过归因发现某一文本(或意义)是从其它文本(或意义) 中析取或据以建构的。它着眼于特定文本(或意义)与其它文本(或意义)的联系。互文 性是广泛存在的。兼综诸说的教材或旁征博引的史书固然颇富互文性,即使是号称“独创” 的文学作品,同样依靠互文性来建构与展示自己的内涵,用典就是诉诸互文性的常见手法 之一。当然,互文性并非单指文本之间的关系而言,历史的、社会的条件同样是改变与影 响文学实践的重要因素,读者先前的阅读经历、知识储备和在文化环境所处的地位也形成 至关紧要的互文性。互文性虽然广泛存在,但学术界公认它作为术语是 20 世纪 60 年代 后期由克里丝蒂娃发明的 朱丽亚·克里丝蒂娃(Julia Kristeva ,1941 -)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家、语言学教授、 符号学家、小说家与修辞学家,欧美学术界知名的学者。她于 1964 年从保加利亚来到巴 黎攻读博士学位,自此定居于法国。1968 年,她加入了左翼学生运动。1973 年获得博 士学位,学位论文于 1984 年以《诗歌语言中的革命》为题出版。1974 年起,她在巴黎 大学担任语言学教师,并不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课。她的学术生涯是从语言学开始的 。其后,她吸收了弗洛依德与拉康的演说,变成了精神分析学家,但又将这些先驱者的学 说与后现代语境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所出版的著作涉及符号学、文学批评、心 理分析、哲学、政治学、神学,以至于半自传体的小说。克里丝蒂娃曾以其学术贡献获法 国政府奖励 在《词语,对话与小说》等论文中,克里丝蒂娃试图打破关于文本系由作者所规定的 传统观念,主张一切能指系统都是由它们对先前能指系统的变形方式所界定的。文本并不 单纯是某一作者的产品,而是它对其它文本、对语言结构本身的联系的产品。根据她的看 法,“任何文本都是作为引文的马赛克被建构的,任何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熔铸与变形” , [3]任何文本都受读者已经阅读的其它文本及读者自身的文化背景影响。在博士论文《诗歌 语言中的革命》里,克里丝蒂娃进一步发展了互文性的概念。弗洛依德曾经区分出在无意 识中起作用的四种过程,即压缩(condensation )、移置(displacement )、视象( visual images )与润饰(secondary elaboration )。[4]克里丝蒂娃加上了另一种过程, 即从一种符号系统向另一种符号系统的变换(transposition )。在上述过程中,旧的系统 被解构,新的系统得以产生。新的系统可能运用同样的或不同的能指材料,变化多端的诸 多意义彼此交迭,这就是互文性的由来。“互文性”这一范畴表明:每个文本都存在于与其 它文本的关系之中。事实上,与文本及其生产者的关系相比,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要得 多。既有的文本为其它文? 镜拇丛煊氩吞峁┥舷挛摹4游奶逖 У 墓鄣憷纯矗墙囟ㄎ谋 径ㄎ挥谀持治奶澹拍芏运星〉钡乃得鳌2还ノ男圆⒎谴骋庖迳系奈奶逖 Ц 拍睢R蛭 从沉宋谋颈呓绲牧鞫裕币脖硐至宋奶骞 δ 艿哪承┗旌稀P词敌∷担╢action)可以为例 ,它是“事实” (fact )与“虚构” (fiction )的融合 克里丝蒂娃提出“互文性”的概念,所针对的是将文本视为自足的封闭实体的传统。她 宣称任何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变形。这一范畴获得了其它后结构主义

文档评论(0)

ma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