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小说3、菱荡.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尔库塞:“激发出那些深入到人类生存纵深维度的解放的需求与想象。” (马尔库塞《审美之维》) 现代作家浪漫的精神寻根之旅。 5、“关键少数”:现代化进程的原动力之一 京派作家思考中国现代化问题时坚持民族主体意识,以及对外来异质性文化资源的警觉意识。 追求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和伦理共识。 启蒙主义与文化守成主义:发展中国家回应现代化的两种模式。 文化守成主义与启蒙主义价值:互补共生。 是中国近现代启蒙语境中文明对话的不可或缺的一方。 是中国文明进步的思想原动力之一。 参阅: 胡西宛《京派作家乡土文本的审美内核》,《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推荐阅读: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是体现在主人公道德原则、生命信念中的中华文明传统的核心价值。 “经典中国”的审美想象,包含社会理想和人性理想。 表达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和现代知识分子共同的文化记忆,全体华人的民族信仰、文明信念。 具有文化本位意义的历史符号。 对经典中国的审美想象,体现了作者在现代性思潮和现代化进程中自觉的民族身份认同意识。 体现了守护民族主体文化价值的责任感。 《菱荡》及京派乡土文本的重大价值。 3、凝视中的“他者”:生命理想的投射 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命理想: 本然的生存方式 本真的精神状态 现代知识分子从“别处”寻找生命理想:小说主人公的“他者”意味。 他者是主体建构自我形象的要素。他者是赋予主体以意义的个人或团体,其目的在于帮助或强迫主体选择一种特殊的世界观并确定其位置在何处。 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 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南 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 正是这些“化外”的健康的生存者,定义了“文明世界”里病态的生存者。 借人物宣扬自己的生命理想,暗批现代文明的弊端。 4、面对乡野:解放的需求与想象 小说的环境描写:自然山水的独立价值。 隐含“归田”的愿望。 山水田园是个什么所在? 陶渊明: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李白: 鸟爱碧山远, 鱼游沧海深。 愿佐一明主, 功成还旧林。 大自然能够唤起人某种的非功利 情感 乡野: 暗寓着生命与自然的原初关系 本然世界和本然人性的象征 佛性和智慧的显现 精神解放的象征 “寄情山水” 超越现实,摆脱俗世之累,重返自由心灵,获得宁静和愉悦,实现内心的空明澄澈,进入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 体现了作者积极思考人的解放的理想主义精神。 菱荡的秩序 菱荡圩算不得大圩,花篮的形状。 荡岸,绿草散着野花,成一个圈圈。 总觉得有一个东西是深的,碧蓝的,绿的,又是那么圆。 菱叶差池了水面,约半荡,余则是白水。 那个小庙,从这边望去,露出一幅白墙。 或者看见一人钓鱼,钓鱼的只看他的一根线。 人又喜欢伸开他的手脚躺在这里闭眼向天。 太阳当顶时,林茂无鸟声。 有时听得斧头斫树响,一直听到不再响了还是一无所见。 “天人合一”的境界? “禅意”? 心灵与自然的对话: 知识分子的深层生命体验和生命价值追求。 对自我生命存在的审美观照。 对于生命的自由王国的建构。 具终极关怀意义的审美体验。 废名《菱荡》 废名(1901—1967) 1922年 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 1946年 北京大学国文系任教 1952年 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 1956年 吉林省文联副主席 废名主要著作 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 长篇小说《桥》 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 佛学著作《阿赖耶识论》 作者背景:京派 周作人-废名-沈从文 作者背景:佛学

文档评论(0)

qingfengxu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来源于网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