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 舌与脏腑 1. 以五脏划分 舌根主肾、 命门,大肠,舌中左主胃, 右主脾,舌前面中间属肺, 舌尖主心、 心包络,舌边左主肝,右主胆。 2. 以三焦划分: 舌尖属上焦,上焦主心肺; 舌中属中焦,中焦主脾胃; 舌根属下焦,下焦主肝肾。 3.舌形色在五脏分居 白苔肺经;绛苔心经;黄苔胃经;鲜红胆经;黑苔脾经;紫色 肾经,焦紫起刺或舌青滑均属肝经。 . . 舌与经络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 分功能活动的通路。它通过连及舌本,挟舌本,或在经脉循行中虽未系舌本,但 有关舌病者亦属其经脉所主等形式,与舌相联系的主要经络: 一、足太阴牌经 :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 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 过内踝前缘, 沿小腿内侧在内踝上八寸处, 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 上行沿大腿内侧入腹, 属脾, 络胃,上穿嗝,挟行咽喉, 连于舌本, 并散舌下。 另一分支从胃腑别出, 上穿隔, 注入心中,与手少明心经相交接。 当外邪侵犯本经后,可出现循经病变,如舌根强硬,食后呕吐,胃院疼痛、 胀满,时有暖气,便后或排气则觉舒适; 亦可有全身症状, 全身及四肢沉重无力; 总以脾胃病症状为主。 . . 二、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耻下,斜行足心涌泉穴,出舟骨相隆之下,沿内踝后 分出入足跟, 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绿至胭内侧, 沿股内侧后缘上人脊内, 贯穿脊柱, 属肾,络膀胱。 直支,从肾脏上行, 穿肝,过隔,入肺,沿喉咙上行挟于舌根部。 另一分支从肺别出,络心,注胸中,交于手厥明心经络。 外邪侵犯本经,可出现循经和全身症状,以肾虚症状为主。 三、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大趾毫毛中(大敦穴) ,沿足背上行,过内踝前一寸,向 上八寸交于足太阴脾经后, 向后上行至膝关节内侧, 沿大腿内侧向前, 入阴毛中, 绕阴部,入小腹,上挟胃旁,属肝,络胆,上行过嗝,散布胁肋部,向上沿喉咙 后方。人鼻咽部, 向上连接目系, 上出前额部, 于头顶交汇督脉。 另有目系支脉, 从目系分出,下行至额里,环绕唇内。另一肝系支脉,从肝分出,过嗝,入肺。 外部侵犯本经,引起循经和全身症状,多以瘀证,实证为主。 四、任脉: 任脉起于中极穴下方的会阴穴, 向上行经关元穴达咽喉, 上结于舌本, 出循 面部而络于目。 由上述可见,五脏皆系根于心,通过经络,手足阴阳脉气亦通于舌,正如清 代傅耐寒在《舌胎统志》序中论述:盖舌为五脏六腑之总使,如心之开窍为舌, 胃咽上接于舌,脾脉挟舌本,心脉系于舌根,脾络系于舌旁,肾肝之络脉,亦上 系于舌本。夫心为神明之府,五脏之主;胃为水谷之海,六府之源;脾主中州, 四脏赖心灌溉。是以脏府有病,必变见于舌上也,故舌辨脏府之虚实寒热,犹气 口之辨表里阴阳。 ” 练舌保健法 1.舌柱上腭。打坐时闭目冥心,舌尖轻舔上腭,调和气息,舌端金津玉液 频生,当此津液满口后分 3次咽下,咽时要汩汩有声,直送下丹田。久行此法, 五脏邪火不炎,气血流畅,百脉凋匀,有益寿之功。 2 .赤龙搅海。用舌在口内舔摩内侧齿龈,自左至右,由上至下为序,共 9 圈。然后再用舌舔摩外侧齿龈 9 圈,顺序同上。此法久之可固齿,健脾胃,轻身 祛病。 3 .鼓漱华池。口唇轻闭,舌在舌根的带动下在口内前后蠕动。当有津液生 后要鼓漱有声,共 36次。津液漱口后分 3 口咽下,并用意念引入丹田。这谓之玉 液还丹。此法玉液灌溉五脏,润泽肢体,久之

文档评论(0)

liuquan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